從各方劇透的新聞來看,馬上就要登場的新iphone貌似并不會搭載傳聞中的micro led顯示面板,而會采用oled+lcd雙顯示面板的策略,推出中國“定制”版。
而最先研究并商用micro led的索尼,之前也傳聞將把micro led用再自己的bravia電視上,但是索尼高層卻表示,micro led現階段并不適用于家用電視,索尼正把它推廣與戶外顯示等商用領域。
micro led出現的時間其實也不晚了,總是被討論提起,但是卻從未在消費領域發現它的行蹤。究竟是為何呢?
micro led其實是led的究極進化版
90年代tft——lcd開始蓬勃發展,因led具有高色彩飽和度、省電、輕薄等特點,部分廠商就利用led做背光源。2000年,白光led技術的制程、效能、成本開始逐漸成熟,08年白光led背光模組飛速增長,幾乎全面替代了ccfl,廣泛應用在手機、平板、筆記本、電視上。
但是tft——lcd非自發光的顯示原理,光電效率低落,而且白光led色彩飽和度不如rgb——led,而且主動亮度也很難達到室外環境所需要的1000nit。此時直接利用三原色led做為自發光顯示的micro led技術開始出現。
2012年sony發表的55英寸“crystal led display”就采用了micro led display技術。采單顆micro led嵌入方式,沒有反應時間和使用壽命問題,而且色域高達140% ntsc。
知道蘋果為什么總是被傳聞要出micro led的手機嗎?因為截止2016年蘋果已經并購了4家具有micro led專利的公司。
micro led有這些特點
最長討論的話題就是oled與micro led。理論上分析,oled改善了lcd需要背光模組、黑位不佳的毛病,擁有更高的對比度。但是oled也有缺憾,那就是必須減少白色畫面的顯示,才能節省功耗,而且oled的色域水準與ksf或者量子點的差距不大。
但是micro led是微小的led陣列組成,除了能達高亮度、超高解析度與色彩飽和,每個畫素都能獨立驅動,還有省電、反應速度快等優點。
但是它任然還處于走在商用的路上。他的技術瓶頸有兩個方面。一個是如何制造出更小單元的led顆粒,第二是如何將這些微米級別的led轉移到基板、如何黏接、電路如何驅動。當然最后就是如何把成本降低下來。
micro led現階段最適合的應用場景
開發micro led還是有諸多技術瓶頸,但是無論怎樣,他還是有一個發展的方向,前進的動力。最可能廣泛運用的場景是可穿戴設備和虛擬顯示設備上。
智能穿戴設備。比如說智能手表,屏幕相對較小,然后畫面的密度要求比較高。所以很符合micro led的特性,。它們具有潛在的差異化功能,包括能夠延長電池壽命、降低功耗以及更高的亮度,從而提供戶外環境下良好的可讀性。
ar、mr頭顯示體驗過這類產品的消費者肯定最清楚,頭顯設備最大的發展瓶頸,就是現實屏幕的分辨率,更高的分辨率能讓虛擬畫面更接近于真實世界,當然還要有足夠的亮度、足夠真實的色彩表現。這些面板素質,比市面上最好的手機可能還要高上10倍,比如亮度要達到10000nit。而只有micro led才有如此潛力。
另外micro led也可以應用于汽車和其他環境中的平視顯示器中,類似于ar顯示的一種方式。
大屏領域會不會應用呢?當然會,其體積小的特點實現高對比度顯示也非常適合未來的超高分辨率的大屏電視機或者顯示器。如果成本降下來,真的可以秒殺各種oled和lcd顯示設備了。
來源:太平洋電腦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