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人工智能:一半狂歡,一半凄涼
2018-09-05 16:37來源://
原標題:2018人工智能:一半狂歡,一半凄涼
來源:ai商業周刊(id:aibizweek)
金秋時節,又見一年四季最美的北京。秋是收獲的季節,但世事無全并非每一位耕耘者都滿滿收獲。
回顧2018年人工智能賽道,相比去年的資本狂熱和混沌,今年更顯安靜。大多ai公司比拼線下落地能力,此時有人收獲狂歡,亦有人收獲凄涼。
獨角獸們的狂歡
2018年的人工智能賽道,馬太效應十分明顯。ai獨角獸的資本雪球愈滾愈大。
2018年cv四獸的總融資額超過15億美金,如果再加上最近傳言融資消息,總額將超過30億美金。語音賽道的獨角獸也收獲頗豐,2018年語音四獸總融資額超過3億美金。
如果把這些cv公司比作智能手機時代的玩家,商湯就像是華為,技術上有20多年的深耕(商湯技術發源于香港中文多媒體實驗室),品牌打高端,每一個賽道都先做標桿項目,再向下輻射;云從就像小米,以性價比取勝,尤其是在金融行業市場份額超過70%;依圖就像vivo/oppo,不講模式和品牌,默默扎根在安防領域做深做透;曠視有點像中間派,既想跟上商湯的高端玩法,又想學習云從的低價模式,定位有些尷尬。但曠視創始團隊學習能力非常強,如果能摸索出一條新的道路,未來潛力也不容忽視。
其他ai獨角獸在人才方面也毫不遜色,曠視有印奇、孫劍等頂尖人才,姚期智院士擔任首席顧問;云從始于中科院,除了“國家隊”技術團隊,其在今年5月還招攬來自蘋果、facebook高管;思必馳挖來原阿里idst語音團隊負責人初敏;rokid引入原三星半導體(中國)研究所所長周軍。
與互聯網不同,人工智能并非壟斷的時代。互聯網時代電商領域的阿里(京東與阿里市值相差6倍),社交領域的騰訊,o2o領域的美團,出行領域的滴滴等等,在各個賽道幾乎都是一家獨大。
陪跑者的凄涼
2017年下半年以來,隨著國內金融行業去杠桿、防風險的各項政策推動,vc迎來一場資本“寒冬”。
據投中研究院統計,2018年一季度,國內vc/pe機構完成募集基金規模110.3億美元,同比下降74.85%;數量共103支,同比下降54.82%。
一位媒體創業者感嘆:某一線基金,年初計劃募資10億元,半年搞下來,募到了0萬元。
vc募資困難直接影響項目投資,ai領域也不例外,尤其是商業模式還不清晰的早期項目,愈來愈難拿到錢。
他們不僅面臨來自國家去杠桿化所造成的資金緊張,還來自技術商業化面臨的越來越大的壓力。
李開復、科大訊飛劉慶峰等大佬曾在2017直呼ai創業泡沫,李開復表示:“ai項目(融資熱)是2017上半年開始的,融資差不多夠18個月花,2018年底估計有一批公司倒掉。”
ai商業周刊注意到,一些此前在業內知名度較高ai創企,今年幾乎消失在主流視野中。
比如格靈深瞳,其早期獲得真格基金、紅杉資本領投的a輪和b輪融資,主打產品是安防人眼攝像機。一位安防業內人士表示,格靈深瞳攝像機價格較高,綜合性能與海康、大華的產品有差距,客戶并不買單。
做硬件是一個長期過程,海康、大華均有近20年的技術沉淀,年輕的格靈深瞳可能難以逾越。
前不久,國內知名ai芯片公司深鑒科技被美國fpga龍頭老大賽靈思收購。深鑒選擇的是基于賽靈思的fpga做ai芯片技術路線,在業務和技術上發展會遇到瓶頸,投奔賽靈思,也許是最好的選擇。但是,這也能反映出ai 芯片產業在經歷了資本助推帶來的熱度之后進入到了下降期。
清華大學微電子研究所所長魏少軍教授表示:ai芯片的發展很可能會在未來2-3年遭遇一個挫折期,今天的部分、甚至大部分創業者將成為這場技術變革中的“先烈”。
獲取數據能力和創始團隊的商業思維也是阻礙創業公司發展的重要因素。
比如業內一些創企計算機視覺技術非常強,但在業務落地方面卻與cv四獸差距甚遠。一方面因為ai是一個資源導向很強的賽道,創始團隊如果仍然以搞學術的思維干公司,商業化上會非常吃虧;另一方面這些公司與互聯網大公司或者傳統企業的深度合作較少,那么獲取數據也更少。再強的技術如果沒有數據,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2018年是ai商業落地元年,領跑者與陪跑者之間的差距更加明顯,且今后差距會愈來愈大。那些打著ai標簽,單純依賴資本活著的公司將很快死掉。當然,那些有核心技術的陪跑者,如果能找到細分業務做深做透,也能活得不錯,因為ai時代的市場蛋糕足夠大。
寫在最后
人工智能經歷了兩次較長的ai冬天,每次都伴隨著該行業激烈的興趣、資金和研究增長。
第一次是1970年代中期至后期的人工智能冬季,主要因為人們承諾過高,兌現不足,而且資金主要來自政府支持,缺乏市場資金輔助;第二次是1980年代后期至1990年代中期人工智能冬季,主要是因為數據和存儲等技術障礙,以及專家系統十分昂貴,對企業效益不明顯。
如今,第三次人工智能浪潮降臨,并已經在企業和消費級市場廣泛應用,它的價值已經得到證明。2018年,無論收獲狂歡抑或凄涼,一場人工智能時代變革正在降臨。
來源:搜狐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