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得先介紹一個體操動作,慢起手倒立。
該動作評分標準主要是“慢”,和奧林匹克精神所倡導的更高、更快、更強不同的是,可能所有奧運項目中,只有這動作是“夠慢”才夠好。
夠慢,才能考驗運動員的平衡能力,不晃,不抖,不走樣。
假如所有公司是體操運動員,都來參加奧運會體操比賽。
豐田常熟中心的同事,在分享電控系統每代產品有什么不同。
我覺得自由體操項目,豐田同學要奪冠,它在美感、穩健中取得平衡,當然還有這個動作,夠慢!而豐田始終就是這個風格。
美系企業擅長吊環或者單杠,是力量型選手;而德系公司也許擅長跳馬,最具速度,也最高精尖。
四代電控產品的體積和電壓變化
我說這些并非空穴來風,就在今天,豐田同學在青島組織了一場技術交流會,豐田向大家展示了過去20年,自己在電氣化方面的努力。
主講嘉賓是來自豐田總部的久保馨,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兩點:
第一是他分享以后,做媒體互動。有媒體問為什么2020年我們才推出純電動,久?;卮穑骸拔覀円卜浅E?,即便我們盡全力地努力在研發,這樣情況下也是到2020年了,才能推出ev產品?!?/p>
給大家做分享的久保馨先生
事實上,20年前豐田就生產出了純電動車型rav4-ev,但在應用中發現,電動車不好用,對于用戶來說不方便。
主要問題集中在如下幾點:續航里程短、搭載大量電池導致成本升高、充電時間長,在需要的時候無法使用等。
ev很快被hev所取代,這就是后來大家看到的普銳斯。
事實上,上面這幾個問題直到目前為止,也沒有很好解決,它們依然故我。
目前,全球最大的純電動車生產國是中國,最大的純電動車生產企業也在中國。但作為全球在這一領域研究最早的汽車企業之一,豐田算是起了大早,趕了晚集。
豐田中國執行副總經理董長征致辭
第二個點是晚飯時,我坐在一群來自豐田總部的朋友中間,這是一頓自助餐。
席間,我問他們,是否現在對純電動的戰略選擇,和中國市場、中國政府有關系。是否迫于壓力。
豐田的同事毫不避諱,他們覺得有關系。
“是不是在你們看來,電動車不是最好的方案,而豐田對于未來出行已經有自己的明確規劃,只是迫于中國市場,不得不作此決定。”
“的確是這樣,中國太重要了?!?/p>
一張圖感受一下電控系統20年的變化
兩個點其實有矛盾,一方面是中國市場、政策對于ev的迫切壓力,另一方面是即便如此壓力,豐田咱也不會不按節奏辦事,節奏就是2020年。
事實上,國內幾乎全部新興造車勢力,都是在2019年推出產品,也幾乎都是純電動產品。
所有公司從公司成立到產品沒有超過5年時間。
第一代普銳斯的電池包
當然,不得不嘆服“中國制造”,目前的工業基礎已經非20年前可比,產業配套擁有這個能力。
另一方面,技術實力雄厚如豐田者,他來投入這件事,也非常審慎,非?!奥?,這到底是為什么?
我相信,以豐田的實力,不要說2019年推出,即便是2018年馬上就推出,也沒問題。但豐田寧可慢一點。
第四代電池包和電池單體
豐田的“慢起手倒立”背后,是這個企業賴以存在并生長的立身之本,它的博弈哲學。
它進入中國市場可以慢一點,它推動車型國內生產可以慢一點(雷克薩斯至今仍是進口),它發展純電動可以慢一點。
事實上,這次交流會除了問答和ppt演示,最多的部分還是實物展示。
這也是我第一次完整看到廠家把4代中,三電系統發生了哪些變化展示給媒體看。
每一代的革新都一目了然,每個細節的變化,工程師都可能忙上一整年。
整個體驗非常直觀,比如電池模組的體積、電機的體積、以及電控單元的體積都在縮小。
隨著體積不斷縮小,附帶著重量的不斷下降。而其中的一些有趣的技術,包括電機中銅線形狀的選擇;電池冷卻方案的選擇等等。
一步步演變過來,你可以感受到豐田研發人員的嚴謹,已經對任何一個細節專研。
來自常熟技術中心的同事,在講解電池的變化
這么展示結束,對豐田之所以“慢”也會有另一個理解,因為它自認為還沒有研究透。
比如,全系采用相關技術,基本上都是到了第四代產品。第三代混動技術,在我看來已經相當成熟了,但豐田都沒有推而廣之到自己全部產品中。
一些關鍵技術,實際在形成豐田在一個新領域的技術壁壘
豐田在混動技術上進行為期20年的持續投入時,世界上絕大部分汽車公司,已經從這條路上退了回來。
包括德系為代表,選擇了柴油路線;而美系傳統三強,則在新能源方面處于停滯。直到包括特斯拉一批崛起,才又通過ev迂回到新能源這條路徑上。
而始終堅持的只有日系公司,或者說就是豐田。(可能除了本田在跟進外)
第四代定子的銅線,橫截面發生了變化。
戰略“慢”背后是選定戰略的堅持,堅持是讓自己的時間窗口期放大,也讓技術、研發投入有“伸展”的空間。
這個角度說,“慢起手倒立”的結果是“立”,把一個看起來不是機會的事情,做成重大的戰略機會。
來源:網絡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