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8日,儀器信息網專家委員會系列技術交流活動之走進同方威視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同方威視)順利舉行,此次也是儀器信息網專家委員會系列技術交流活動的第二站。
作為分子光譜領域發展最為活躍的儀器品類之一,拉曼光譜一直吸引著業界關注的目光,尤其是隨著現場快速檢測需求的增加,近年來便攜/手持拉曼光譜儀因其特有的優勢,發展趨勢可謂“如火如荼”,尤其是在安檢、食品、藥品等領域應用的呼聲越來越高。此次,儀器信息網專家委員會系列技術交流活動特別邀請了7位相關技術和應用專家共同走進同方威視,圍繞拉曼光譜現場快檢技術進行技術交流,并參觀了同方威視的拉曼產品、離子遷移譜、車載安檢設備生產車間。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劉玉龍研究員、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劉術林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中國農業大學閔順耕教授、清華大學化學系孫素琴教授、北京理化分析測試中心武彥文研究員、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楊臘虎教授、北京化工大學袁洪福教授,及清華大學安全檢測技術聯合研究院副院長劉耀紅、副總工程師張清軍、辦公室主任王道杰、拉曼產品部部長王紅球和拉曼產品部的多位人員出席。
活動伊始,清華大學安全檢測技術聯合研究院副院長劉耀紅、儀器信息網ceo唐海霞分別致辭,清華大學安全檢測技術聯合研究院辦公室主任王道杰主持會議。
清華大學安全檢測技術聯合研究院副院長劉耀紅致辭
清華大學安全檢測技術聯合研究院是同方威視與清華大學雙方共同建立的,雙方共同開展產學研合作。劉耀紅在致辭中對各位專家的到來表示歡迎,并對儀器信息網主辦此次專家委系列技術交流活動表示感謝。劉耀紅介紹,同方威視從大約10年前開始進行拉曼光譜儀的開發,從設備到儀器,從最初的安檢行業逐漸拓展到各領域的應用。目前同方威視做拉曼光譜儀的隊伍還比較年輕,希望各位專家可以不吝賜教。
儀器信息網ceo唐海霞致辭
作為本次活動的主辦方,儀器信息網ceo唐海霞在致辭中指出,當前儀器自主創新的要求越來越高,儀器信息網不僅幫助國產儀器企業做好市場宣傳、推廣和品牌建設工作,還組織專家力量與國產儀器企業進行深入的交流和資源對接,對國產儀器騰飛起到全方位的推動作用。此次走進同方威視,希望可以加深彼此的了解和合作,幫助同方威視更好、更快的向科學儀器行業拓展。
清華大學安全檢測技術聯合研究院辦公室主任王道杰主持會議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 劉玉龍研究員
報告題目《便攜式拉曼光譜儀新技術發展與相關應用研究》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劉玉龍研究員從事拉曼光譜相關研究已經超過30年,涉及拉曼光譜理論研究、儀器開發、應用等多個方面。作為儀器信息網專家委的專家代表,劉玉龍進行了《便攜式拉曼光譜儀新技術發展與相關應用研究》的主題報告。報告主要包括拉曼光譜儀基本構造與未來創新發展趨勢;拉曼光譜與相應的計算分析方法應用研究;微小型拉曼光譜儀優化設計中的若干思考三部分的內容。
從理論到應用,劉玉龍全面闡述了常用大型拉曼光譜及微小型拉曼光譜儀研制中的若干關鍵問題,并以詳實的應用案例解析了不同晶型、異構體目標物的拉曼光譜研究,以及增強試劑對目標物光譜造成的改變等。
劉玉龍指出,在現代大產業的持續發展要求下,不但會繼續發展高精度、多功能大型光譜分析檢測儀器或相應的系統,可在現場、生產線、戰場實地工作、無人監守、聯網工作的種種新穎的實用型便攜式光譜儀器或系統,將成為大批量生產在線測控、野外環境監測等領域必不可少的分析檢測手段。這種光譜儀必須跳出實驗室設備,大型精密貴重儀器的環境限制,能忍受現場、野外的嚴酷工作環境及強、亂、變化多端的干擾、能無人值守、脫離電網長期工作、自動監測、自動調整最佳工作狀態,自動聯網交換信息等。對此,劉玉龍還給出了提高光譜儀性能的幾個可能途徑,供大家參考和討論。比如通過優化光學設計、ccd的選用、光學元件的精細調整等提高光譜儀的靈敏度;通過光學設計、元件選取、元件性能的檢測等提高光譜儀的信噪比;通過拉曼光譜儀結構和拉曼探頭的設計提高光譜儀空間分辨率等。
清華大學安全檢測技術聯合研究院拉曼產品部部長 王紅球
報告題目《同方威視拉曼及電子鼻產品介紹》
據清華大學安全檢測技術聯合研究院拉曼產品部部長王紅球介紹,同方威視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目前擁有員工4000余人,2017年產值超過50億,現有安檢產品200多個種類,目前已經累計銷售大型設備1400余套,小型設備23000余臺,廣泛應用于海關、民航、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公檢司法、重大活動等多個領域。
清華大學安全檢測技術聯合研究院從2007年開始進行拉曼光譜技術及儀器的研究與開發,拉曼光譜技術相關專利申報超過100項,先后推出了食品安全檢測儀、納米增強試劑、高性能便攜拉曼光譜儀、手持式拉曼光譜儀、固體增強基片等。目前拉曼產品部現有3大系列10多個產品,涵蓋了液體安檢領域、緝毒緝私領域及食品安檢領域,如用于軌道交通的rt1003d液體安檢儀、用于民航領域的rt1003eb液體安檢儀、用于緝毒緝私領域的rt0手持式化學物質識別儀、用于食品安全領域的rt0食品安全檢測儀、用于多領域的rt0s手持式物質識別儀、用于實驗室研究的rt2000高性能便攜拉曼光譜儀等。
報告中,王紅球還詳細介紹了清華大學安全檢測技術聯合研究院在拉曼光譜儀方面擁有的關鍵技術,如應對復雜包裝對拉曼信號檢測影響的大焦深探頭檢測方法、應對弱信號物質檢測困難的自由空間二次成像耦合、應對包裝熒光干擾的fwhm-snip算法、應對不同檢測對象要求的多技術集成系統、應對設備小型化需求的核心部件小型化等。
除此之外,王紅球還詳細介紹了清華大學安全檢測技術聯合研究院的電子鼻類新產品,引起與會專家的很大興趣。
清華大學安全檢測技術聯合研究院副總工程師 張清軍
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劉術林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中國農業大學閔順耕教授、清華大學化學系孫素琴教授
北京理化分析測試中心武彥文研究員、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楊臘虎教授、北京化工大學袁洪福教授
兩個報告之后,與會的專家代表與清華大學安全檢測技術聯合研究院的相關領導及技術人員進行了深入的探討,涉及拉曼光譜儀器的技術發展及應用等多方面的話題。
在技術層面,各位專家談到了微小型拉曼光譜儀的技術現狀、未來的發展趨勢、國內外的技術差距、關鍵零部件的研發等多方面的問題。與會專家表示,鑒于便攜/手持拉曼光譜儀的技術要求不是很高,目前國內做起來沒什么困難,只是在儀器的整體設計、系統集成方面還有待加強,以減少儀器之間的差別,增強儀器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在應用方面,便攜/手持拉曼光譜儀的應用一直是當前的熱點,同時也存在不少問題,各位專家就相關數據庫的建立、方法的開發、標準物質的獲取、熒光干擾問題的解決等問題給予了多方面的建議。
除了針對拉曼快檢技術的交流外,與會的各位專家及清華大學安全檢測技術聯合研究院的相關人員還就國產儀器的發展展開了討論,大家期望通過彼此的交流和合作,可以為國產儀器的進一步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
交流活動現場
交流之后,與會代表參觀了同方威視的拉曼光譜儀及車載安檢設備的生產車間。
參觀
合影
同方威視與清華大學建立了優勢互補的長期戰略合作關系,雙方于2004年成立了清華大學安全檢測技術聯合研究院,風險共擔,收益共享,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產學研創新機制。旨在充分結合清華大學在人才、科研方面的優勢與企業在資金、市場、管理運營方面的優勢,探索可持續發展的科研產業化道路。
來源:儀器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