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塑令實施多年后,塑料袋減量并不明顯,而外賣行業的興盛又讓白色污染再升級。數據顯示,全國外賣行業每天消耗的餐盒超過0萬個,其中大部分為不可降解的塑料餐盒。
眼下,各大外賣平臺開始挖空心思推廣環保外賣餐盒,但記者調查發現,面對高成本壓力,環保餐盒大范圍推廣困難重重。
小飯店日消耗2000個塑料盒
“烤羊肉串5個,酸菜魚飯1份,鮮肉大餛飩一份,齊了!”在南三環東鐵營附近的南城香,已經過了午餐高峰飯點,外賣點餐的生意依舊不少。大個塑料袋裝著的顧客訂單餐品,全都用一個個塑料餐盒裝著,幾份一次性筷子、塑料勺子,帶湯水的餐盒還會再罩一層塑料膜或是小塑料袋。
南城香店員告訴記者,店鋪面積不到100平方米,但生意很是火爆,看外賣數就知道,店里每天消耗一次性餐盒2000余套。
在北京雙井附近工作的小黃是個重度外賣用戶。每個工作日的午餐和晚餐,他都要通過外賣軟件訂餐。“有時點的餐多,店里會默認多給兩副餐具,用不完攢著,扔了怪浪費的。”和小黃一樣靠外賣解決日常三餐的白領楊捷說。小半年下來,她攢的多余一次性餐具早已把桌上的文具桶填滿,不得不扔掉一些。
近兩年來,她意識到一次性餐具對環境負擔巨大,每次訂餐時會特地注明不要餐具。可是,商家還是會附上一大堆餐具。
小黃發現,在自己之前所訂購的外賣中,只有大型連鎖快餐店的食品統一選用了環保的牛皮紙袋、降解餐盒等環保包裝,而其余品牌的外賣都使用無法降解的塑料包裝。
僅三成餐廳用環保餐盒
今年6月,上海發布全國首個外賣送餐盒團體標準。三大網絡送餐平臺在上海的部分試點區域將用淋膜紙碗替代塑料送餐盒,在保證質量安全的基礎上,預計可減少75%以上的塑料垃圾。然而,記者走訪時發現,已在上海部分區域試點推廣的紙質餐盒,在北京等地并不太受歡迎。
“紙碗餐盒不抗擠,湯太燙萬一再給漏了,多麻煩。”一位粵菜餐館店員說。
紙盒紙袋易滲漏不方便、成本過高是這些環保餐盒推行較難的原因。
記者走訪了十余家提供外賣服務的餐飲店,只有三成店鋪使用環保的牛皮紙袋和淋膜紙盒作為包裝袋和餐盒,其他店均使用塑料餐盒和塑料袋。
“誰不知道環保的好,可貴啊!”一家規模較小的商家向記者透露,使用環保牛皮紙袋需要0.6元,而普通塑料袋成本不到0.1元,紙質餐盒成本為0.3元,而以聚苯乙烯為原材料的普通塑料餐盒成本僅為0.1元。以每份外賣一個餐盒加一個包裝袋的搭配,塑料餐盒和包裝將會比環保包裝節省0.7元。而且,這種牛皮紙袋包裝通常只適合相對西式的快餐,對于湯水多、高溫的中式餐飲不太實用。
“換環保餐盒?先看看價格再說。”在記者提出使用更為環保的可降解餐盒建議后,北京一家餐飲店負責人回應道。
以平均每天100份左右的外賣銷量計算,用傳統的塑料餐盒每天會為商家節省至少70元的包裝費用。而在南城香東鐵營店這樣的店內,每日餐盒用量2000套,如果換做使用環保牛皮紙袋包裝,每天的一次性餐盒成本要多花近1400元,一個月就是好幾萬元。
外賣試水非一次性餐盒
“以后點外賣不會那么有負罪感了,方便簡單還環保。”在雙井附近的一家連鎖快餐店,在大眾點評上收到了不少類似的好評。這家店并沒有采用一次性環保餐盒,而是選擇了回收非一次性餐盒。周邊食客們在店內點餐后,收到的外賣全都裝在瓷碗里,吃完后餐具放在家門口或是公司前臺,店內自有的配送員之后會上門取走餐具。只有晚上8點之后的訂單,由于餐具回收、清洗不太方便,才會在配送時選擇一次性餐盒。
“用瓷碗,不只環保,餐品口感保持的時間也更長,我們很多客戶都喜歡,就是店里增加一些工作量。”這家名叫“異口良食”的工作人員說。除了推動塑料餐盒“下崗”,你或許想象不到,有一天自己騎在腳下的單車,其中一部分零件竟是由外賣塑料餐盒回收料制成的。在美團外賣近日舉行的“青山合作伙伴計劃”發布會現場,一輛外觀看上去與普通單車并無二致的摩拜單車亮相。“我們嘗試在擋泥板的泥料中混入了10%到30%的塑料餐盒回收料,讓廢棄餐盒用料重新發揮價值。”摩拜相關負責人說。
來源:北京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