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央社”報道,位于里約的巴西國家博物館2日晚失火,消防人員經過6個多小時全力搶救后將火勢撲滅。民防局初步勘查后表示,建筑物無倒塌危險,但建議暫時關閉;巴西政府則被指失職。
據博物館官方網站介紹,館內珍藏了許多非常珍貴的巴西以及其他一些國家的歷史文物,其中有很大一部分藏品來自于巴西皇室成員。該博物館曾經與里約熱內盧聯邦大學聯合舉辦了多場人類學、考古學和古代生物學等專業展覽。
巴西文化部長列陶(sergio sa leitao)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可能引發火災的原因很多,其中電線短路的可能性最高。警方正在調查起火原因。
位于里約熱內盧的巴西國家博物館是巴西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也是拉丁美洲最重要的科學教育發展研究機構之一,1818年由葡萄牙、巴西與阿爾加維(algarves)聯合王國國王約翰六世所建立,今年6月滿200年。
博物館使用面積逾9000平米,館藏超過2000萬件,包括1970年代在巴西米納斯吉拉斯州(minas gerais)發現,距今約12年至13000年前的美洲大陸最古老的人類化石“露西亞”(luzia);拉丁美洲最重要的埃及木乃伊收藏品,以及巴西最大的隕石、1784年在巴西北部發現的bendego隕石。
巴西總統米歇爾·特梅爾表示,“對于所有巴西人民而言,這是令人心痛的一天。過去200年來的作品、調查和知識都被大火抹去了。”
居里夫人、愛因斯坦、巴西航空之父桑托斯杜蒙(alberto santos-dumont)和法國人類學家李特史陀(claude lévi-strauss)等名人,都曾在20世紀參觀過這座博物館。
此次博物館失火,再次掀起政府和社會大眾不重視歷史文化資產的討論。博物館館長勒赫(roberto leher)將火災的責任歸咎于政府當局漠視國家博物館保存人類歷史記憶的意義。
實際上,火災造成巴西文化藝術資產毀損,近幾十年來屢見不鮮。1978年7月,里約熱內盧的現代美術館(mam)發生火災,畢加索、米羅、達利等大師作品在40分鐘內焚毀,上千件館藏只剩下50件。由于這起火災的影響,直到1990年代,巴西才重新獲得國際機構對其舉辦大型展覽的信心。
來源:中國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