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大足區政協助力五金產業走向國際市場
傳統五金閃耀“一帶一路”
人民政協報記者 黃典 通訊員 陳東兵
“張打鐵,李打鐵,打把剪刀送客客……”兒時歌謠如今情景再現。接受采訪的大足區政協主席陳廷劍自豪地介紹:“大足五金借助“一帶一路”發展契機,正揚帆起航走出國門、走向遠方!”
資料圖
大足五金起于晚唐,與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相伴而生。唐昭宗景福元年(892年),昌州刺史韋君靖在龍崗山建永昌寨,屯后數萬,并帶頭組織鑿造佛像,于是需要大量的兵器、匠作工具和生活用具,從而催生了龍水五金。如今,歷史悠久的大足五金規模日益擴大,年市場交易額達350多億元,各類五金企業2000余家,從業人員達20萬之巨,12大門類、320多個品種、2多個型號。2017年單是餐廚用刀具年銷量近2000萬把,鐵鏈、鐵錘、鋼釬、鐵鍬等傳統用具年銷量亦逾400萬噸。
大足五金已成為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大足被冠以“中國五金之鄉”“中國西部五金之都”等眾多美譽,在海內外名聲赫赫,影響巨大。如此規模的千年大足五金,如何走出國門、走向遠方?
2018年大足區政協二屆二次會議期間,區政協委員楊邦銀提交了《關于對接國際貿易平臺,助推大足五金企業開拓“一帶一路”國際市場》的提案。他認為,近年來,大足五金由于受貿易服務平臺的缺乏、外貿信息的不對稱等因素的影響,嚴重制約了五金產業國際貿易的發展,建議對接“一帶一路”國際貿易平臺,幫助五金企業拓展“一帶一路”國際貿易渠道,再現大足五金之輝煌。
來源:人民政協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