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體化”概念持續升溫,不僅讓當地的房價一飛沖天,也讓活躍在此的基建企業迎來發展契機。
北京市長王安順日前在參加“中國發展高層論壇”時表示,要在一張圖上規劃京津冀發展,三地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上已分別對一體化發展做出部署,包括交通一體化、產業承接和基礎設施建設等。
建設京津冀一體化,基礎設施將起到領跑的作用。國家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力度的同時,會牽涉到棚戶區、保障房、鐵路地鐵等多方面,一批上市公司尤其是基礎設施建設類上市公司將從中受惠。
以水泥產業為例,這個行業自去年以來,尚能保持較好的盈利,但產能大、供需矛盾加劇仍在制約著行業發展。
4月8日,生意社水泥分析師趙雪稱,京津冀一體化建設中,尤其華北地區的冀東水泥、金隅股份等上市企業,將迎來業績利好。“國家如果加大基礎建設的投資,水泥作為建筑的基礎原料,將得到利好機會,從而拉動水泥、熟料的需求量。”她說。
其中,金隅股份2013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43.46億元,同比增長32.18%,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32.15億元,同比增長8.30%。
安信證券分析稱,金隅股份的水泥業務主要布局在京津冀地區,產能占比80%,京津冀一體化政策將拉動區域建設需求,“目前河北部分地區水泥實現了提價,價格高于去年同期,目前供需狀況較好,預計后續仍然具備提價空間”。
而冀東水泥作為華北水泥龍頭企業,約有33%的水泥產能在京津冀地區,同樣也會成為京津冀建設一體化的受益者。
趙雪表示,現階段,各地建筑工程逐漸啟動,尤其是華北地區,水泥需求處于剛剛回暖階段,伴隨著京津冀城市群的建設、保定廊坊首都功能疏解及核心區生態建設需要加大城市間的基礎設施建設,水泥市場有望在局部迎來“暖春”。
筆者還了解到,隨著鐵路、地鐵等交通建設的不斷加碼,鐵路用鋼類和建筑用鋼類的企業也將從中受益。
目前,由于鋼材市場持續不景氣,國內鋼廠普遍業績不理想。河北省冶金行業協會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兩個月,河北省入統的有同比數據的73家重點鋼鐵企業,累計實現利潤-7.28億元,其中,有35家鋼鐵企業處于累計虧損狀態,虧損企業數量比2013年年底增加23家,已經占入統企業總數的47.95%。
如今,納入京津冀范圍內的鋼鐵企業,將迎來業績翻身的機會。“這種區域性刺激政策對區域市場帶動比較明顯。”西本新干線首席分析師劉秋平說。
其中,包鋼股份為國內四大重軌生產企業之一,目前擁有兩條鋼軌生產線,生產能力分別是60萬噸和90萬噸,2010年,其重軌貢獻利潤占該公司利潤比率為35%以上。此后,由于國家對鐵路建設的政策調整,導致其重軌產銷量有所下降,收入減少。
包鋼股份副總經理劉金毅曾稱,最近兩年的合同主要在蘭州局和新疆局,主要建設西北的鐵路,但“那邊受氣候影響比較明顯,這個季節需求量就少一些,4月份以后又很大了”。
劉金毅說,包鋼股份的重軌產量去年重新恢復到140萬噸左右,今年重軌銷量有望保持在140萬噸~150萬噸,與去年持平。
不過,一家長期關注鐵路用鋼的企業高層稱,國家新建鐵路的資金今后主要是往中西部投放,而京津冀的鐵路目前已經建設得差不多了,相關企業能從京津冀一體化中獲益多少還有待觀察。
來源:中國建材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