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在國外經濟緩慢復蘇和國內經濟增速持續放緩的大背景下,鋼鐵行業運行極其艱難,逐漸由往日繁榮昌盛的局面轉為低迷零落。據數據統計,我國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的利潤率由08年的3.23%降為2013年的0.62%,由此可見鋼鐵行情的低迷。然而這種局勢還遠未停止,進入2014年鋼鐵行業又面臨環保和更緊縮的信貸擠壓,這些將對鋼鐵行業帶來哪些影響?面對如此的重壓,鋼企和鋼貿商到底如何去做才能生產下來呢?這是每個鋼鐵從業者都關心的問題,卓創為您一一探討。
重壓之一:環保之化解產能過剩之路任重道遠
近一兩年霧霾問題逐漸成為國家關心重視的問題之一,作為pm2.5主要污染源之一的鋼鐵行業也被抬到面上,國家嚴控產能增加,并積極淘汰落后產能;據悉年后以河北等為主導的地區環保力度加大,“8座煉鋼煉鐵高爐集中拆除”、“下游軋坯材分時段停產”、限產限電等多種措施治理產能過剩。分析來看,雖然環保力度的抑制了部分鋼廠和鐵廠的產量,然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但是產能過剩的局面難以改變,且市場以大產能置換小產能的例子比比皆是,因此環保短期改變供需矛盾的可能性極少,但中長期來說利用改善供需矛盾,同時利于鋼鐵行業的轉型升級。
重壓之二:銀行信貸收緊為大企業創造機遇
資金鏈斷裂在鋼貿行業來說已經不算稀奇,但年初隨著上海鋼貿聯保聯貸的問題爆出后,鋼貿商的信用危機繼續升級,同時銀行對鋼貿企業的信貸政策也有所收緊,這些使得鋼企和鋼貿企業運行極其艱難,特別對以中小企業來說,據了解目前行情下,多家運營成本和負債杠桿率較高的小鋼鐵廠在努力阻止業務虧損,而多數大型鋼鐵企業已在過去10年開發設備制造和再利用等非鋼鐵業務,從而有助于抵消核心鋼鐵業務利潤下降的影響。信貸和信用危機加快中小企業的淘汰,為大企業創造機遇,從而加速鋼鐵業的洗牌。
面臨如此的重壓與轉變,未來鋼鐵行業面臨如何的發展趨勢,鋼企和鋼貿商又如何應對呢?
首先,控制成本、提高質量,改善自身。一個好的企業要想得到好的發展,必須有好的產品,且比較高的性價比。因此在整個鋼鐵行業低迷的大環境下,鋼企要想生存,必須自身做出改變。一方面加強產品的合金量及控制好品種,對資金充足的大企業可以品種多樣化,中小企業則可以經營品牌高的單一品種。另一方面提高技術能力,增強產品的品牌性和競爭力,同時增強訂貨、運輸等物流服務和產品的深加工等附加服務。
其次,改變銷售策略,多種經營模式并存。近兩年在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需求低迷儼然成為常態,據悉今年下游訂單較去年萎縮20-30%,因此鋼企除了面對高成本外,還面臨著貨銷售不出去,庫存積壓嚴重的問題,這使得資金周轉更加困難。因此如何更快且以更合理的價格把產品銷售出去是鋼企和鋼貿商最為關心的問題。因此一方面要采用采取靈活的定價機制和付款方式。不同的客戶、不同的銷售階段采取不同的價格策略。另一方面多利用高科技,采用電子交易平臺的方式銷售,通過電商,不僅可以減少相關流程,也更方便拓展客戶市場,據了解上海某企業通過電商平臺,使得其產品月銷售量由2011年的2萬噸提高到目前的每月4萬噸,銷售量增長近一倍。
綜合來看,目前鋼鐵行業面臨的困境是不可避免的,鋼鐵行業要想立于不敗之地,必須學會改變,改善自身,轉變銷售策略。經歷長時間的洗牌后,鋼鐵行業將重新迎來春天。
來源:卓創資訊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