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人工智能芯片的未來”高峰論壇在南京國際博覽中心召開。本報記者 崔曉 劉高璐 孫中元攝
軟博會專場高峰論壇上,專家縱論人工智能發展方向
——cpu/gpu之后,將迎來智能“芯時代”
南報網訊 (記者 查金忠)個人電腦時代,cpu(中央處理器)是不可或缺的關鍵,英特爾成為全球家喻戶曉的科技公司。
移動互聯網時代,由于手機對圖形處理的高標準需求,gpu(圖形處理器)越來越重要,英偉達(nvidia)成為天之驕子,過去3年股價上漲10倍。
那么在不遠的將來,集成電路江湖又將往哪個方向發展?在9月1日上午舉辦的第十四屆軟博會專場活動“人工智能芯片的未來”高峰論壇上,專家們異口同聲:繼cpu、gpu之后,tpu等“人工智能處理模塊”必將成為手機、服務器等芯片無法缺少的內容,市場前景不可限量。
arm(中國)技術市場經理高錦煒說,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席卷各大行業,手機、汽車、監控、無人機、家具、物聯網、虛擬現實、機器人等新興產業的發展都離不開人工智能應用。而這一浪潮興起有一大前提,就是人工智能芯片的快速發展。
“人工智能很早就出現,但直到近年才獲得較大規模的應用,根本原因是芯片計算力的提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集成電路中心主任李洪革說,隨著集成電路納米級先進制程不斷演進,芯片的計算能力大幅提升,才為人工智能應用提供了現實基礎。8月31日剛剛發布的“麒麟980”人工智能芯片,成為專家們的最佳例證。“麒麟980”之所以具有超強的人工智能處理能力,原因在于它是全球首款采用臺積電7納米制程工藝的手機芯片。
什么是“tpu”?記者了解到,tpu是“張量處理器”(tensor processing unit),最早是谷歌公司專為人工智能應用而研發的芯片,比gpu效能更高。李洪革介紹,tpu平均比cpu/gpu快15倍到30倍,能耗比更高達30到80倍;單組tpu的浮點計算力達180萬億次每秒,而目前,容納16個英偉達最新gpu的盒子僅能提供2萬億次每秒的計算能力。不過,如果與自然界的生物相比,“ai芯片的水平還不如蜜蜂的腦子”,仍有巨大的進步空間。
來源:南報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