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4月正是輪胎需求旺季,商家表示往年一天能走幾十條,甚至上百條,但是今年市場來看,需求似乎仍未完全啟動,整體市場平淡無奇,往年美好預期已經偏離現實,商家悲觀情緒凸顯。
輪胎市場呈現一片混亂,糾結、郁悶、觀望氣氛無不充斥著輪胎市場。有廠家調侃到不是不想走貨,主要是賣不動,沒有需求。也有廠家認為今年市場也就這樣了,大環境導致輪胎市場的疲軟,后期不排除持續降價的可能。
雖說降價是廠家刺激銷量的常用手段,但是降價次數多了,商家表現也就木訥了,觀望情緒也就明顯增加了。經過一季度部分輪胎企業的雙連降后,隨著原材料價格下行、社會庫存承壓以及需求減弱的延續,促銷降價儼然成為板上釘釘的事。
今年輪胎持續下行的行情出乎所有業者意料,今年市場怎么了?需求去哪了?卓創簡單分析如下:
替換市場:需求疲軟加重 銷量下滑明顯
2013年國內替換市場全鋼胎需求量約在0.58億條,同比增加11.5%。但是今年來看,春節過后,煤價一路下跌,有的甚至跌破廠家的成本價,山西、陜西、內蒙古等多個地區的中小型煤企在無法承受下而遭遇關停,據卓創了解,內蒙古鄂爾多斯60家煤礦幾乎全部處于停產、半停產狀態,陜西榆林榆陽區20余家煤礦只有四五家在生產,其他均處于停產狀態,國內其他煤礦產區情況也基本相同。加上各地環保治理力度的加大,超車現象的嚴查,物流行業受到嚴重沖擊,對輪胎需求量明顯減弱。卓創經銷商走貨銷量調研中也顯示出,過半商家表示一季度輪胎銷量同比下滑5成,個別高達7成。
配套市場:半鋼備受壓力 全鋼相對穩定
2014年一季度汽車產銷保持穩定增長態勢,產銷量分別為589.17萬輛和592.23萬輛,同比增長9.16%和9.18%,其中乘用車增幅較去年略緩,商用車增幅高于去年。卓創和輪胎廠家交流中了解到,主供配套市場的廠家全鋼胎銷量延續穩定,整體變化不大,而半鋼胎銷量稍有下滑,外資品牌輪胎依然占據國內配套市場大份額,加上外資品牌價格的下滑,直接沖擊著國內半鋼胎市場,再者國內半鋼胎市場壓力倍增。
出口市場:美國增長明顯 歐盟仍受限制
我國輪胎比重占國內生產總量的42%左右。以40112000為例,2014年2月份國內輪胎出口約1.5萬噸,較去年同期增長12.6%。其中出口至美國的輪胎比重最大,轎車胎約占28.1%,卡客車胎約占23%。特保案的結束給國內輪胎出口提供了強有利的條件,出口至美國的橋車胎總量增長趨勢明顯。而出口歐盟方面,歐盟輪胎標簽法限制下,我國大部分半鋼胎已經滿足歐盟第一階段標準,30%的全鋼胎不能滿足,2月出口至歐盟的轎車胎比重達到26.4%,而卡客車胎僅占12%。雖然國內輪胎產品有價格優勢,但是想占據國外更大的市場,首先從自身找原因,提高技術水平,生產合格產品。
整體來看,不管是替換、配套還是出口,國內輪胎市場均呈現出走軟的趨勢,經濟形勢不景氣、上游原料價格持續走低、下游需求低迷,輪胎產能過剩局面仍將持續,龐大的社會庫存一時難以消耗,商家后期一段時間都將備受煎熬,淚奔的日子依然存在。
來源:卓創資訊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