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最近晚上出門覓食時候,在面包店、水果店、水產店等售賣食品的店面都遇到了監管人員,他們詳細向店主詢問從業人員健康證、食品經營情況、店面消防設施等情況,并對店內設施設備進行檢查。對食品安全的監管并不只這一種形式,早在今年年初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就指出要“創新食品藥品監管方式,注重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提升監管效能,加快實現全程留痕、信息可追溯,讓問題產品無處藏身、不法制售者難逃法網,讓消費者買得放心、吃得安全。”
在這種理念的知道下,我國越來越多地區創建了智慧監管系統,不僅通過監管人員。更通過技術設備聯合大數據等保障食品安全。但同時,這些地區的智慧監管方式在細節處多有不同,體現出各地地方特色。
北京:對餐飲業信息進行采集并開放給普通市民
北京智慧監管通過為食品生產單位安裝攝像頭,將餐飲后廚情況上傳,使得市民能夠通過手機app進行查看。據悉,這個系統能夠實時“直播”廚房的衛生狀況、食材加工、人員操作等情況……即便遠在千里之外也能進行全天候監督。
這種方式使得傳統監管方式依靠監管部門執法人員登門檢查時的效率低下有所改善,全社會共同監督讓食品生產經營行為更透明,對食品生產企業更具威懾力。
貴州貴陽:健全智慧監管體系完善兩核多功能
貴州貴陽的智慧監管體系以“食品安全云”、“數據鐵籠”為核心,擁有“網絡餐飲監測”、“陽光廚房”、“食安測”等多種功能。
其中陽光廚房通過電子監控能夠對食品生產后廚進行公開監督;針對網絡餐飲的監管難題,利用監測系統對數據進行抓取分析,篩選出高風險單位,利于監管人員的靶向打擊,讓技術防御真正對監管基層行動產生輔助作用;食安監不僅能夠與檢測機構進行數據共享,約束監管人員的執法行為,還能被經營戶利用實現產品追溯。
嘉興的智能監管因為搭載了人工智能影像識別系統,可實現對人、物料、設備和環境方面異常因素的智能識別。據悉,系統可初步實現健康證識別、關鍵部位監控預警等功能,一旦發現有違規操作即可發出警報并記錄相關信息,為經營戶及時自查自糾及監管部門實現有效監管提供了便利。
這種系統是由第三方服務機構提供的,第三方機構還負責委派人員進行檢查,并對檢查情況進行及時更新,彌補基層監管人員不足的缺陷。監管人員在手機上就可實時登錄開展抽查,拒不整改的單位也會被移交給監管部門處理。
河南鄭州:實時對講移動執法四大系統構筑智慧監管墻
河南鄭州滎陽市依托大數據和移動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構建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四大系統——實時對講、網上辦公、移動執法、透明廚房。
其中實時對講系統,除了讓手機有了對講機功能之外,還能精確定位、現場圖片視頻實時互傳,人員點位和運動軌跡也能被調度平臺顯示,方便移動執法、活動調度、應急處置等。“明廚亮灶”系統則計劃由原先的部分大中型餐飲單位和全部院校后廚拓展到所有大中型餐飲單位和大型商超,進一步提升智慧監管水平。
來源:網絡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