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的最新數據顯示,一季度國內消費市場運行總體穩定趨好,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9%,比去年同期加快0.1個百分點。在一季度總體經濟增速換擋并且略有下降的情況下,這0.1個百分點來之不易。
一季度消費市場的變化是多種因素疊加作用的結果,其中,宏觀經濟增速放緩是消費市場變化的基礎性因素,消費品價格漲幅回落是影響消費市場名義增幅回落的重要原因,而中央“八項規定”等一系列嚴厲措施的后續影響則是高端消費增長乏力的關鍵因素。
進入二季度,推動和抑制消費增長的基礎性因素和直接因素并存。宏觀經濟增長有望回暖、收入增長、新增人口增加與城鎮化進程推進是促進消費需求增長的基礎性因素;天氣轉暖、清明、五一、端午小長假密集是促進消費市場回暖的直接因素。隨著對“八項規定”系列政策的進一步消化,部分高端的餐飲消費會隨著商務活動的增加而繼續有所回升。據此預計,二季度消費市場有望回暖。
新支撐
綜觀全年消費市場形勢,消費進一步增長面臨許多有利因素。
從消費增長的基礎看,隨著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健全,收入分配改革逐步推進,居民可支配收入將進一步增長。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一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8.6%。
當前,工業化、新型城鎮化步伐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和棚戶區改造力度加強,寬帶中國戰略有序推進,信息技術帶動流通創新,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未來消費潛力將釋放出巨大能量。
與此同時,消費熱點帶動作用也在逐步增強。網絡購物快速發展,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智能家電等新型產品持續熱銷,大眾化消費的加快發展,休閑旅游、文化娛樂等服務消費的持續活躍,都將為消費增長提供新的支撐。
此外,國家出臺的擴大信息消費、健康養老消費、休閑旅游消費以及深化流通體制改革等一系列促消費的政策措施也正逐步發揮作用,消費增長的政策環境將進一步改善。
商務部研究院消費經濟研究部副主任趙萍表示,就消費形勢和目前政策傾向來看,今年可能出臺促進綠色低碳產品消費的政策。這一方面可以促進消費,另一方面也能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因此,今年消費增長拉動預期將以服務消費和日用品消費等為主。
新亮點
相關數據表明,一季度消費同比增速整體放緩,限額以上企業消費品零售額同比增幅回落快于總體水平。具體來說,2014年1~3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名義增長12.2%(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8%),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0.4個百分點,實際增幅與上年同期持平。限額以上單位消費品零售額增幅同比低于同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個百分點。3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2.2%,較前兩個月有所好轉。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漆云蘭分析稱,一季度的亮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網絡消費快速增長成為消費市場最大新亮點。網絡零售是近年來消費品零售增長較快的領域。國家統計局首次公布的網絡零售數據顯示,一季度限額以上單位網上零售額為815億元,同比增長51.7%,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3%。
餐飲消費市場出現回暖值的關注。受政策性因素影響,去年同期餐飲消費增速明顯放緩,高端餐飲消費甚至出現負增長。今年一季度,全國餐飲收入同比增速9.8%,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1.3個百分點,其中限額以上單位餐飲收入同比由負轉正,為1.0%。餐飲收入的貢獻為10.4%,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2.9個百分點,恢復到以往10%左右的水平。
此外,與上年同期相比,汽車、中西藥品和通訊器材消費增速加快。其中限額以上單位汽車銷售增長12.3%,增幅提高5.9個百分點。
新活力
在生產、投資、出口增速有所放緩的同時,消費對經濟的貢獻卻在不斷提升,拉動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動力正在接替。消費主導正在悄然發生變化。
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一鳴表示:“靠投資和出口拉動的格局正在改變,過去3年,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都在50%以上,消費正在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力。”
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消費的看點已經不在其增長速度,而在其結構的轉型。
資料顯示,我國居民消費結構經歷了三次升級轉型,目前正處于居民消費升級轉型的加速期。居民消費由原來的簡單數量增長演變為數量增長與質量提高并行,消費結構向著更高層次轉化。在這一時期各種高檔耐用消費品如汽車、住房、家用電腦、現代通信商品等有效需求將逐步上升,對服務消費(如餐飲、旅游等)的需求和質量要求意識則大為提高。
這些細微變化從第三產業占gdp的比重不斷上升中可以管窺其一斑。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一季度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到49%,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1個百分點。
“雖然現在還不能說中國經濟已經由工業主導型的經濟轉向服務業主導型的經濟,由投資主導型的經濟轉向消費主導型的經濟,但是這個過程正在加快,這種變化正在悄然發生。”某業內人士如是說。
毋庸置疑,消費在拉動內需以及促進我國經濟持續健康成長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同時,它也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和挑戰。比如說,我國商品消費與服務消費發展不均衡的現象一直以來就比較突出。據相關資料顯示,即使在我國商品消費增速最低的時期,其增長速度也保持在10%以上,而服務消費的增速卻一直保持在個位數,服務消費增長過慢拖了總消費增長的后腿。專家指出,隨著服務消費的供給“瓶頸”被打破,居民的潛在服務消費會逐步獲得釋放,2014年將出現商品消費與服務消費“并駕齊驅”的局面。(作者:龔肖思)
來源:中國工業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