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塑料行業協會秘書長周鴻勛說:“說起農業污染,我們首先想起的是農藥、化肥、污水這些老面孔。近年來,農業污染又出現了一張新面孔———殘留地膜。而海南是熱帶農業大省,現代農業對地膜等農用塑料制品的需求量很大。”
據海南省農業部門不完全統計,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海南省推廣地膜覆蓋栽培面積分別為100萬畝、120萬畝、224萬畝、240萬畝、300萬畝。海南的農用地膜多為黑色塑料膜,厚度在0.02毫米至0.022毫米之間,每畝地約需14.5公斤,按照2013年瓜菜種植面積300萬畝計算,約需黑色地膜4萬余噸。由于回收成本高,產值小,這些地膜僅有30%-50%被回收利用,仍有大部分殘留于土地當中。有專家指出,殘留地膜的危害更甚于城市中的塑料袋,它無法降解,增加了土壤的不透氣性,加上化肥造成的土壤板結,使耕地面臨嚴重的退化下降。
從省塑料行業協會了解的數據表明,目前海南省塑料回收加工企業數量100余家,每年回收近4萬噸。然而,從事再生塑料回收利用及加工的企業和人員雖然數量龐大但不穩定,主要以個體戶為主,底層無業者為輔。
相對應的是,海南省每年還是有大量的廢舊塑料制品未被回收利用,其中包括農用地膜約1.5萬噸、農藥瓶約5000噸,此外還有噴灌帶、各類肥料袋、各類水果套袋、各類育苗袋、各類育苗塑料盤,以及各類工業、市政建筑、醫藥醫療、電子通訊、食品、旅游等行業和人們日常生活廢棄的生活塑料制品約5萬噸。
變廢為寶
可以回收再利用,是塑料這種合成材料最大的優點。回收利用為處理廢舊塑料垃圾開辟了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的道路。廢舊塑料的回收利用作為一項節約能源、保護環境的措施,普遍受到世界各國重視。近年來,世界各國都在積極開展廢舊塑料回收利用的研究工作,西歐國家廢舊塑料回收率達9成。
“只要回收利用得當,這些廢舊塑料都可以變廢為寶。”采訪中,很多塑料再生企業的負責人都表示,這是利國利民的事情,全社會應該給予重視。樂東明達公司總經理潘明明,就常以“拾天地之荒,凈山河容顏”來自勉。
潘明明告訴記者,他們的市場調查發現,三亞現有瓜菜種植面積約17萬畝、花卉種植面積約5萬畝,每年需要各類農用塑料制品約1萬噸。他們公司一方面回收市面上現有的廢舊塑料,另一方面將其重新生產加工,“變廢為寶”后再供應市場,很好地緩解了市場需求。
塑料加工行業為資源再生利用、環境保護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是環保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有關人士建議,海南省可以加快建立廢舊地膜回收利用體系,逐步形成農戶撿拾———網點回收———企業加工3個環節相互支撐、相互約束的廢舊地膜回收利用網絡。并且,可以扶持建立一批廢舊農用塑料制品回收加工企業,帶動周邊地區廢舊地膜及廢舊塑料制品的回收加工及再利用;在鄉鎮建立廢舊地膜回收站(點),方便農民交售;結合地膜補貼開展“以舊換新”工作。
后記
按照海南省發展熱帶高效設施農業的速度,本文中的很多數字每年還將增長。農用薄膜的使用量更是每年都在急劇增加,而殘留在農田里的薄膜也不斷增加。海南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一次會議已經審議通過《海南省農產品質量安全條例》,規定農產品生產者應當及時清除、回收農用薄膜及其他農業投入品包裝物。但不可否認的是,因為回收難度大而且費時費力,要完全做到農用地膜回收仍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需要農戶和回收加工企業增加很多的工作。
可喜的是,就在日前,海南省人大已經聯合省農業部門對全省的再生塑料行業進行深入調研,準備推出專門針對農用地膜和塑料農藥瓶的回收補貼。
來源:海口晚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