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全國內燃機銷售月報》顯示,2014年3月全國內燃機完成銷量562.09萬臺,同比下降1.66%,1~3月累計完成銷量1482.14萬臺,同比下降0.08%3月完成19351.90萬千瓦,同比增長0.10%,1~3月累計完成51649.01萬千瓦,同比增長7.65%。馬年第一季度,內燃機市場雖然比去年略有下降,但總體表現平穩。
企業表現有喜有憂
日前各大上市公司公布了自己的一季報,單從一季報的運行狀況來看,各家企業表現不盡相同,可謂是幾家歡喜幾家愁。
濰柴動力,一季度營業收入為166.3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6.4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0.54億元,同比增長29.7%。濰柴發動機銷量同比增長16.6%,其中,卡車銷量完成率達114%,船機銷量完成率達108%。與同行業相比,濰柴在重卡、大中型客車、30裝載機、船舶以及發電配套等細分市場和產品目標市場占有率均有較大提升。濰柴在今年一季度走勢平穩,繼續保持行業領軍地位。
全柴動力一季度表現可謂是十分搶眼,雖然其營業收入為8.94億元,同比僅有2.38%的增長,但其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137.6萬元,較去年同期同比增長173.63%,增幅可謂是令人艷羨。這也與一季度多缸柴油機銷售走俏,和從去年下半年內燃機行業整體走勢上揚的行業背景有一定關系。
云內動力一季度銷售收入為6.71億元,同比增長1.7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278.4萬元,同比增長21.96%。從其一季報來看,云內動力已經基本擺脫了相對低迷的時期,走上了良性發展的道路。
江淮動力一季度表現相比有些稍遜風騷,一季度營業收入5.85億元,同比下降28.35%,凈利潤2062.9萬元,同比下降38.44%。凈利潤同樣有所下滑的是上柴股份,雖然其營業收入有6.76%的小幅增長,為7.99億元,但其凈利潤同比下降了17.15%,為6783.3萬元。
從幾家上市公司的一季報來看,在應收賬款上都是有不同幅度的增長,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客戶按信用期付款,或是由于延期導致貨款延滯等財務原因,增長的出現也只是暫時現象。
行業運行平穩
多缸柴油機企業1~3月累計銷量135.13萬臺,同比增長5.89%。濰柴、玉柴、全柴、錫柴、云內動力、江鈴、華源萊動、常柴、東風康明斯銷量不錯,占比總銷量的68.66%。大部分企業銷量同比增長,其中江西五十鈴、福田康明斯、東商發動機、恒天動力、華豐動力增幅較大,累計同比增長率分別為136.42%、63.38%、58.89%、48.95%、47.47%。多缸柴油機主要配套在商用車領域、農機領域、工程機械領域,集中比例分別為61.50%、19.48%、11.68%。
多缸汽油機企業累計銷量442.59萬臺,同比增長9.00%。多缸汽油機主要配套在乘用車領域,受汽車銷量拉動比較大,增幅遠超于行業平均水平。一汽-大眾、上汽通用五菱、上海大眾動力總成、上海通用東岳動力總成、重慶長安汽車、北京現代、航天三菱、神龍汽車、東風日產、柳州五菱柳機銷量排在前列,其總體銷量占行業銷量比例為57.30%。多缸汽油機93.58%配套在乘用車領域,集中度較高。
新能源內燃機總體呈現平穩趨勢,隨著政策引導、基礎設施建設、民眾接受程度加深,新能源內燃機會越來越好。其中東風南充表現最為搶眼,銷量同比增長及累計同比增長分別為68.12%及32.17%。
發展需要著力點
從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一季度,行業走勢雖有些小幅波動,但整體還是平穩向好的態勢,不過要實現全行業發展,還是需要有著力點,有的放矢形成重點突破,以點帶面帶動行業的健康發展。
“節能減排、替代燃料和再制造循環經濟依然是2014年內燃機工業發展的主要任務,我們需要做的就是進一步落實國家出臺的各項政策,加快行業的發展進步。”談及內燃機行業未來的發展,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秘書長邢敏如此說道。”
他同時還指出,“盡管內燃機行業得到了政策的大力扶持,但如果細化來看,產業的發展和具體政策不配套的矛盾依然突出。”由于目前社會車輛執行的政策是報廢整車的五大總成只能賣給當地的汽車拆解企業的政策,使得內燃機再制造企業回收渠道狹窄,常常面臨“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尷尬。
此外,由于許多再制造類原始零部件屬于廢舊產品范疇,目前幾乎所有再制造舊件的回收都無法開具增值稅發票以進行相應的稅款抵扣,從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再制造企業的經濟效益。
不僅僅是再制造方面,在其他減排措施的落實上也存在著問題。據悉,2012年我國天然氣內燃機已經達到150多萬臺,有七個城市提出了氣化戰略,可對于加氣站和天然氣價格等尚未制定匹配的政策。尿素是目前柴油機達到國四排放標準必備的催化劑,但其加注站不足與缺乏相應的補貼都是很現實的問題。
內燃機自身的可靠性同樣與節能減排息息相關,節能減排要求提高發動機的燃燒效率、氣缸壓力、熱負荷、噴射壓力,以及對燃燒腐蝕產物的耐受能力,這些都是對內燃機可靠性的挑戰,要求內燃機在研發過程中,在新材料應用、零件耐受、高機械負荷、熱負荷、摩擦磨損能力方面有大的提升。
更加可靠耐久的發動機,可以大大延長發動機的使用壽命和排放耐久性,減少在修復、報廢、再制造乃至購置新發動機對能源材料的需求,同時減少了發動機使用狀態惡化帶來的排放污染。節能減排既是對內燃機可靠性的挑戰,同時也是相輔相成的。
據官方統計,未來10年傳統發動機仍將占據主力未來20年傳統發動機將占54%,混合發動機占30%,燃料電池占1%未來40年發動機和混合動力仍將占有70%以上的市場。因此,在今后很長一段時間,不但不能放棄常規內燃機的研發和使用,而更應注重內燃機的節能和環保的特性。
來源:中國工業新聞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