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國高校畢業生規模727萬人,就業總量壓力進一步加大。為了更好地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于做好2014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記者就《通知》采訪了人社部、教育部、財政部有關負責人。
記者:請介紹一下《通知》出臺的背景和重要意義。
負責人:高校畢業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對于保持就業形勢穩定,促進經濟社會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把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擺在就業工作的首位和整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制定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多措并舉,協調配合,保持了高校畢業生就業局勢穩定。
《通知》從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城鄉基層就業、鼓勵小型微型企業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實施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深入實施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計劃、加強就業指導服務和援助、進一步創造公平的就業環境、推動創新高校人才培養機制、加大宣傳工作力度和加強對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組織領導等方面提出了工作要求,明確了新的政策措施,對做好新形勢下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和指導意義。
記者:在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城鄉基層就業方面,有哪些新的要求?
負責人:引導高校畢業生到城鄉基層就業,一直是國家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的主要政策導向?!锻ㄖ吩谝罄^續落實好統籌實施基層項目等現有政策的同時,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和措施。
一是要結合城鎮化進程和公共服務均等化要求,充分挖掘教育、勞動就業、社會保障、醫療衛生、住房保障、社會工作、文化體育及殘疾人服務、農技推廣等基層公共管理和服務領域的就業潛力,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同時,要結合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等,引導更多高校畢業生投身現代農業。
二是要全面落實高校畢業生到中西部地區和艱苦邊遠地區縣以下基層單位就業的學費補償和助學貸款代償政策,尚未制定學費補償和助學貸款代償辦法的地區,要在年內出臺。
三是規定高校畢業生在中西部地區和艱苦邊遠地區縣以下基層單位從事專業技術工作,申報相應職稱時,可不參加職稱外語考試或放寬外語成績要求。
四是要充分挖掘社會組織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潛力,對到省會及省會以下城市的社會團體、基金會、民辦非企業單位就業的高校畢業生,所在地的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要協助辦理落戶手續,在專業技術職稱評定方面享受與國有企事業單位同類人員同等待遇。
記者:在鼓勵小型微型企業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方面,有哪些新政策?
負責人:小型微型企業是吸納畢業生就業的重要渠道?!锻ㄖ芬蟾鞯貐^、各有關部門認真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業健康發展的意見》,為小型微型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推動小型微型企業在轉型升級過程中創造更多崗位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并明確了兩條新的政策。
一是對小型微型企業新招用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并按時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給予1年的社會保險補貼,政策執行期限截至2015年年底。
二是科技型小型微型企業招收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達到一定比例的,可申請最高不超過200萬元的小額擔保貸款,并享受財政貼息。
記者:在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方面,有哪些新措施、新要求、新政策?
負責人:引導和支持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是充分發揮高校畢業生人才資源優勢的有效途徑。《通知》提出,2014年至2017年,在全國范圍內實施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通過加強創業教育培訓、落實創業扶持政策、強化創業公共服務,引導和幫扶更多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逐步提高高校畢業生創業比例。
《通知》就做好高校畢業生創業工作提出了四個方面的新要求:一是有關部門要研發適合高校畢業生特點的創業培訓課程,根據需求開展創業培訓;二是各地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要為自主創業的高校畢業生做好人事代理、檔案保管、社會保險辦理和接續、職稱評定、權益保障等服務;三是各銀行業金融機構要積極探索和創新符合高校畢業生創業實際需求特點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在運用現行小額擔保貸款政策過程中,要本著風險可控和方便高校畢業生享受政策的原則,降低貸款門檻,優化貸款審批流程,提升貸款審批效率,多途徑為高校畢業生解決反擔保難問題;四是鼓勵企業、行業協會、群團組織、天使投資人等以多種方式向創業大學生提供資金支持,設立天使投資和創業投資基金。
為鼓勵網絡創業,《通知》明確了一條新政策:在電子商務網絡平臺開辦網店的高校畢業生,可享受小額擔保貸款和貼息政策?!锻ㄖ愤€規定,留學回國的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并符合條件的,可享受現行高校畢業生創業扶持政策。為推動實施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近期,人社部、教育部、財政部等部門還將聯合印發專門文件進行部署安排。
記者:在促進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方面,有哪些具體要求?
負責人:促進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是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重點和難點。《通知》要求深入實施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計劃,力爭使每一名有就業意愿的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在畢業半年內都能實現就業或參加到就業準備活動中。在去年的基礎上,《通知》提出了具體的工作要求。
一是加強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的信息銜接。各有關部門、各高校要密切協作,做好未就業高校畢業生離校前后信息銜接和服務接續,切實保證服務不斷線。教育部門要將有就業意愿的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的實名信息及時提供給人社部門。人社部門要建立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實名信息數據庫。
二是加強有針對性的就業服務。各級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和基層就業服務平臺要及時主動與實名登記的未就業高校畢業生聯系,摸清就業需求,提供有針對性的就業服務。教育部門和高校要加強對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的跟蹤服務,為有就業意愿的高校畢業生持續提供崗位信息和求職指導。
三是加強就業見習和職業培訓。各地區要結合本地產業發展需要和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意愿及需求,擴大就業見習規模,提升就業見習質量,確保凡有見習需求的高校畢業生都能得到見習機會。繼續推動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技能就業專項行動,結合當地產業發展和高校畢業生需求,創新職業培訓課程,提高職業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記者:在就業指導、就業服務和就業援助方面,有哪些新要求和新政策?
負責人:搞好就業服務,是促進更多的高校畢業生通過市場實現就業的重要措施。《通知》要求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和高校要根據高校畢業生特點和求職需求,創新服務方式,改進服務措施,提高服務質量。
一是加強網絡信息服務,建立健全全國公共就業信息服務平臺,加快招聘信息全國聯網,更多開展網絡招聘,為用人單位招聘和高校畢業生求職提供高效便捷的就業信息服務。
二是積極開展公共就業人才服務進校園活動,精心組織民營企業招聘周、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月、就業服務周等專項活動,為高校畢業生送政策、送指導、送信息,特別是要讓高校畢業生知曉獲取就業政策和崗位信息的渠道。
三是高校要加強就業指導課程和學科建設,積極聘請專家學者、企業人力資源經理、優秀校友擔任就業導師。
《通知》要求加強對困難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幫扶,并明確了兩條新政策。一是將殘疾高校畢業生納入享受求職補貼對象范圍。二是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實現靈活就業的,在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辦理實名登記并按規定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給予一定數額的社會保險補貼,補貼數額原則上不超過其實際繳費的2/3,最長不超過2年,所需資金從就業專項資金中列支。
記者:在進一步創造公平就業環境方面,有哪些新要求和新規定?
負責人:就業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方面。在就業壓力比較大的情況下,更要旗幟鮮明地促進就業公平,保護勞動者權益。
《通知》強調,用人單位招聘不得設置民族、種族、性別、宗教信仰等歧視性條件,不得將院校作為限制性條件,省會及以下城市用人單位招聘應屆畢業生不得將戶籍作為限制性條件。
《通知》明確規定,國有企業招聘應屆高校畢業生,除涉密等特殊崗位外,要實行公開招聘,招聘應屆高校畢業生信息要在政府網站公開發布;對擬聘人員應進行公示。
《通知》要求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消除高校畢業生在不同地區、不同類型單位之間流動就業的制度性障礙。在高校畢業生落戶方面,強調省會及以下城市要放開對吸收高校畢業生落戶的限制,重申應屆畢業生憑普通高等學校畢業證書、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報到證、與用人單位簽訂的就業協議書或勞動(聘用)合同辦理落戶手續;非應屆畢業生憑與用人單位簽訂的勞動(聘用)合同和普通高等學校畢業證書辦理落戶手續。在高校畢業生檔案轉遞手續方面,明確規定辦理高校畢業生檔案轉遞手續,轉正定級表、調整改派手續不再作為接收審核檔案的必備材料。
記者:在推動創新高校人才培養機制方面有哪些新要求?
負責人:創新高校人才培養機制,提高辦學質量,是解決高校畢業生就業結構性矛盾的根本舉措?!锻ㄖ芬笊罨逃母铮e極調整教育結構,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深化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培養生產、建設、服務、管理一線的應用型和技能型人才。
一是高校要明確辦學定位,突出辦學特色,加強就業教育,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二是各高校自2014年起要發布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完善就業與招生計劃、人才培養、經費撥款、院校設置的聯動機制,充分聽取行業主管部門、經濟部門、就業部門以及有關行業組織的意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