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筆者從省政府發布會上獲悉,江蘇近日發布了《新型城鎮化與城鄉發展一體化規劃(2014-2020)》(以下簡稱《規劃》)。分析《規劃》具體內容可以發現,其中包含了戶籍制度改革、城鎮住房制度改革等多個城鄉發展中老百姓關心的焦點問題。按照該規劃,今后對于損壞生態環境、城市規劃落實不到位的地方官員都將被追責,而建立不動產聯網登記制度等舉措也被列上了議事日程。
南京發展:推動建設江北新區
作為江蘇的省會,南京未來的發展是我省城鄉發展一體化的重要一環。在《規劃》中促進城鎮協調發展的章節里特別強調了強化省會城市南京的區域性科技文化、經濟金融中心地位和省轄市所在地區域中心城市的科技、人才、產業、投資、信息等發展要素的集聚功能,并不斷提升其現代化和國際化水平。
在此基礎上,還要適當疏散中心城區經濟功能和其他功能,合理控制人口規模,推進勞動密集型加工業向外轉移,加強與周邊城鎮技術設施的連接和公共服務的共享。筆者注意到,《規劃》當中也明確提到了要“推動建設南京江北新區”,這也讓市民對于未來南京江北地區的發展有了更多的期待。
此外,南京的交通樞紐功能在《規劃》里被強調。根據《規劃》要求,要積極推進寧淮、寧揚、鎮江至高淳等城際鐵路的規劃和建設。還要重點打造祿口國際機場、南京鐵路南站等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強化各種交通方式的無縫連接。
戶籍制度:中小城市落戶全面放開
根據《規劃》中的表述,城鄉一體優化的重點任務中首先就是農業轉移人口的市民化。這其中,現行的戶籍制度也將面臨新一輪的改革。今后對于蘇北、蘇中還有蘇南的一些中小城市,落戶限制將全面放開。300萬以上人口城市則要以居住證制度為基礎,建立積分落戶政策。
省公安廳治安總隊政委也張蘭青就在昨天的發布會上表示,考慮到江蘇的具體情況,特別是蘇中蘇北和蘇南的一些中小城市,目前城鎮人口量還比較小,在吸納農業轉移人口方面潛力比較大,因此對于這些中小城鎮,只要符合“具有合法穩定住所或者具有合法穩定職業”其中一個條件就可以落戶。
張蘭青表示,現在蘇州、無錫已經實現了本地居民在本市范圍內具有合法穩定的住所就不受就業的限制,可以在省轄市范圍內戶口通遷。前一段時間南京、常州在出臺戶籍制度改革的時候,也已經提到下一步實行本市戶口通遷,今后將全面實行省轄市范圍內本地居民戶口通遷政策。
對于此前關注較多的我省的居住證制度,張蘭青也承諾會在年底前在全省范圍內制作到位,屆時流動人口只需要一張居住證就可以在江蘇13個省轄市通用。此外,張蘭青還透露,今后有關大學生戶口遷移以及直系親屬投靠的戶口遷移制度都會適當進行放寬,以方便市民。
城鎮住房制度:建立不動產登記聯網制度
城鎮住房制度也是老百姓關注的焦點問題。在此次的《規劃》里就明確:“建立符合省情的住房保障體系,優化保障性住房籌集和使用方式,完善保障性住房準入退出機制”。值得一提的是,過去進城務工人員在工作時,會因為戶籍、制度等限制沒有辦法享受到公積金帶來的福利。今后這個局面有望改變,《規劃》當中強調,將探索把穩定就業的進城務工人員納入住房公積金制度的覆蓋范圍。
為了保證房地產市場的穩定有序,《規劃》在源頭上作出了規定。今后我省將完善住房用地供應機制,保障性住房應保盡保,有限安排政策性商品住房用地,合理增加普通商品住房用地,嚴格控制大戶型高檔商品住房用地。
此外,有關“建立以土地為基礎的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實現信息聯網”也被寫入了《規劃》當中。
城市規劃:城市要有自己的“總規劃師”
在這次的《規劃》當中,筆者注意到了一個新名詞“城市總規劃師”。據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廳長周嵐介紹,目前這樣的職位在國內恐怕也算是“頭一批吃螃蟹的”。周嵐表示,盡管目前總規劃師很多城市的規劃局都有,但《規劃》里講的總規劃師,不是一個部門的總規劃師的名字,他其實在意的是建立一個決策制度,城鄉規劃的決策制度,實際上是要提高城鄉規劃的科學性。除了行政決策之外,他還強調通過專家制度,不僅讓規劃制訂更科學,也使規劃實施更科學。
周嵐介紹,目前有些地方建立的城鄉規劃的專家委員會制度,跟城鄉規劃的總規劃師制度實際上是一個思路,他更強調不是某一個人,而是一群人,一個機制,來增強政府決策的科學性。這次的《規劃》中也明確要求,省里也一直推進地方政府探索總規劃師制度。
過去在城市規劃當中“一任領導一張圖”的現象一直飽受老百姓詬病。而今后這樣的情況有望得到改變。《規劃》里也強調要維護規劃的嚴肅性,加強地方人大對城市規劃實施的監督檢查。并將城市規劃實施情況納入地方黨政領導干部的考核和離任審計,嚴格執行規劃實施責任追究制度。
環境保護:生態環境損害,官員終生追究
要想實施好城鄉一體化發展,建設新型城鎮化,生態環境的保護就是一個繞不過去的話題。在群眾關心的空氣污染治理方面,《規劃》中要求嚴格落實城市揚塵控制措施,加大機動車尾氣管控力度,加快推進油品升級,控制煤炭消費總量。到2020年我省城市的空氣質量要達到二級標準天數的比例不得低于72%。
近段時間,全國多地爆發了水污染事件。對此,《規劃》也對加強水污染治理提出要求,到2020年地表水好于iii類水質的比例要達到66%,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達到100%。
為了能實現上述目標,《規劃》提出要實行生態環境源頭保護制度。要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壞、生態效益納入城鎮發展評價體系。并且還要探索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對領導干部實行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建立領導干部任期環境質量考核制度和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生追究制。這也就意味著,今后奉行“先污染后治理”思路的觀念將會受到問責。
來源:慧聰工程機械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