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是一夜之間,無人機從高深莫測的軍事裝備變成了商業的寵兒——無人機送外賣。據中國質量新聞網報道,近日廣州實現了首批無人機送外賣,僅需15分鐘便可以成功配送。廣州天河區的一家生鮮超市,無論零食、蔬果,甚至是熟食,只要單件商品不超過克,都可以裝進專用的物流無人機。無人機起降臺設置在超市旁邊。接到訂單,無人機就會按照預定航線,自動飛到目標小區。因為是點對點服務,起飛后,降落點的工作人員會得到訂單信息,會等候無人機降落,需要騎手完成最后100米配送。而平均時間大概花費30分鐘的訂單,選擇無人機配送,只需要15分鐘。據了解,無人機會在高空70至80米的范圍,以每秒3到5米的速度飛行。只要不是大風大雨、航空管制等特殊情況,無人機都能完成配送。
近兩年來,無人機市場競爭日趨白熱化,尤其是2017年,受無人機擾航事件頻發、實名制新政出臺,管控力度加強等因素的影響,消費級無人機更是陷入了發展瓶頸和資本寒冬。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和嚴苛的監管環境,很多無人機企業選擇了從消費級向商業級的轉型。
近年來無人機引發的新業態、新模式、新技術不斷涌現并得到廣泛應用。今年5月,餓了么宣布獲準開辟中國第一批無人機即時配送航線,送餐無人機正式投入商業運營。而順豐、京東更是早在幾年前就積極探索無人機配送貨品,并多次進行試運營。
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兼執行官認為,隨著京東無人機大規模投入使用之后,我們第一是能夠實現偏遠、落后、貧窮地區,享有跟北京、上海同樣的產品、同樣的服務。并且在很偏遠的農村,農民種得質量很好的(,)可以迅速賣到北京、上海。
目前,無人機在物流領域的應用也得到了國家政策的支持。今年5月,民航局出臺了包括《民航局關于促進航空物流業發展的指導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提出鼓勵傳統方式與新業態融合發展,“支持物流企業利用通用航空器、無人機等提供航空物流解決方案”。
作為剛性需求的行業應用,工業無人機市場目前形勢一片大好。農業植保、道路巡檢等各個領域已經開始大規模采用無人機,一些提前布局的上市公司也開始進入了收獲季。
在重慶某試飛基地,一架植保無人機正在進行交付前的測試,飛機落地后,清華大學教授王浩文走上前與試飛人員討論無人機的散熱情況。從2014年開始,他們就與發動機制造企業合作成立子公司,利用清華大學的技術和上市公司的發動機產品與技術,共同研發植保無人機。
在湖南,一家專門從事工程機械生產的上市公司,一開始僅僅只做科研類無人機,后來慢慢延伸至小型載人飛機。從2014年他們就開始研發工業無人機,經過長達十多年的研發,目前,他們無人機的產品也逐漸在公安系統和測繪領域應用。
來源:和訊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