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回路轉?
隨著5月份秦皇島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每噸漲價5元,電煤價格以及整個經濟是否出現轉折點,成為各大機構投資者關注的要點。此前4月上述煤價每噸已經漲了2元。
不過,僅此判斷煤炭以及工業和電力需求出現變化,進而得出經濟好轉的結論,還需要時間驗證。
金銀島煤炭分析師蒲曉花認為,目前的漲價主要是煤炭從港口轉到船上的價格,即離岸平倉價,一般是長期合同,代表趨勢,與短期的現貨交易還不一樣。“現貨市場價格并未漲價。”她說。
根據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公布的數字,受煤炭等價格的變動的影響,5月全國生產資料價格止跌回升,生產資料市場整體價格實現了今年以來首次止跌回升,當月環比增長0.33%;同比下降2.87%,降幅較上月收窄1.27個百分點。
此前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工業品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已經連續2年處于負增長的狀態。反映出工業需求不足的狀態。4月、1-4月規模以上工業增速為8.7%,為5年來最低增速。
國家統計局有望在近期公布5月份工業數字,目前不少機構都預計5月規模以上工業增速可能比4月8.7%增速有所回升。
聯訊證券分析師熊鷹認為,隨著多個微調的政策出臺,經濟下滑的可能性不是很大,但是要讓經濟回升還是需要一個過程。“最快也要到今年四季度,或者明年一月份左右。”她說。
5月生產資料價格止跌回升
根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公布的數字,5月生產資料市場整體價格實現了今年以來首次止跌回升,當月環比增長0.33%;同比下降2.87%,降幅較上月收窄1.27個百分點。
21世紀經濟報道了解到,5月煤炭方面,也有變化。由于神華集團和中煤集團等大型煤炭企業上調動力煤長協價格,當月煤炭價格止跌回升,環比上漲0.37%。
由于煤炭價格與電力需求相關,煤炭價格環比上升,是否意味著工業以及電力需求增加,仍難斷定。煤炭價格上升的趨勢是否持續,也難有結論。
中國物流信息中心高級經濟師陳中濤認為,盡管目前生產資料價格出現環比上升,但是對于工業品生產者出廠價ppi的回升影響有限。
環比上漲0.33%的幅度是很小的,對出廠價格不會有大的帶動。“鋼鐵等很多大宗產品的價格都是下降的。”
數據顯示,2014年4月份,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下降2.0%,環比下降0.2%。該指數已經連續2年下降。其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價格環比下降2.7%,同比下降12.5%。上述指數是工業以及整個經濟需求不足的表現。
蒲曉花告訴記者,像煤炭等價格微升,可能不一定是市場完全好轉的信號。
因為,盡管5月份神華集團的煤炭現貨掛牌價格每噸上調5元,但是4月份動力煤價格本來就處于較低位置,5月份大型煤企上調價格以后,環比就會出現微漲。
但是這個微漲并不能說明當前動力煤市場出現回暖,或者是短暫回暖,因為目前夏季用電高峰到來,煤炭需求會增加。
經濟謹慎樂觀
生產資料價格上升,與實體經濟一些變化有關聯。
5月反映工業的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以及反映服務業的非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均出現了明顯的上升。不過,這可能表明經濟仍只是略微回升,并無大的根本實質性變化。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認為,5月份pmi指數繼續回升,表明經濟回穩態勢已經較為明顯。各類訂單指數全面回升,支持制造業企業開工率回穩、增長率回穩這一判斷。
但是庫存指數、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回落,則反映企業對未來市場前景預期仍然較為謹慎,表明未來經濟增長尚不具備明顯回升的條件。
據悉,5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8%,比上月上升0.4個百分點。該指數連續三個月上升,升幅有所提高。
當月生產指數為52.8%,比上月上升0.3個百分點。新訂單指數為52.3%,比上月上升1.1個百分點。采購量指數也回升明顯,幅度超過1個百分點。
2014年5月份的中國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55.5%,環比也回升0.7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認為,5月制造業新訂單指數升至6個月以來的高點,為52.3%,比上月上升1.1個百分點,為去年9月以來最大升幅;需求端和生產端雙雙回暖,共同推動pmi加速回升。
制造業總體平穩向好,但發展并不均衡,大中型企業繼續向好,但小微企業生產經營仍然比較困難。
據悉,4月盡管pmi在50%的枯榮線以上,但是小型企業pmi為48.8%,仍位于臨界點以下,說明在市場總體供過于求、產能過剩的環境下,小微企業生產經營困難仍然較大。
中國物流信息中心高級經濟師陳中濤認為,從目前的數字看,短期內經濟明顯回升的可能性不大。從微觀層面看,企業經營狀況沒有明顯好轉,依然存在經營困難、資金緊張、訂單不足的問題。
pmi數字向好,這當然是經濟轉好的一個積極信號,說明前一段時間政府的政策刺激起到一定作用。但要注意,“這個回升是不是具有持續性;回升力度有多強,這還要繼續觀察。”
她建議,宏觀調控還是要以“保持平穩”為基本目標。財政政策方面,可以把下半年的財政扶持政策適當提前,包括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投資項目,可以適當提前釋放一部分,有利于短期內經濟的穩定。貨幣政策針對特定行業、部門、領域定向調整,不主張整體放寬貨幣政策。
“更重要的一點是,要增強微觀經濟活力,減輕企業負擔,為企業松綁,加快改革措施的出臺。微觀經濟好轉了,宏觀經濟才能實現真正回升。”她說。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