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平時服用膠囊藥物一樣,喝水吞服一粒藥丸大小的安翰“磁控膠囊胃鏡”機器人,僅需15分鐘時間就可以輕松完成高科技胃鏡檢查。8月19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結束的第27屆中國國際醫用儀器設備展覽會暨技術交流會(china-hospeq 2018)上,安翰光電技術有限公司研制的“磁控膠囊胃鏡”機器人,作為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的重大醫學科研成果受邀參展,受到30多個國家的專家與官員的贊譽。
早在2017年9月-12月,安翰“磁控膠囊胃鏡”機器人就經過層層遴選,進駐由中央宣傳部、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北京市委主辦的“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安翰“磁控膠囊胃鏡”機器人同蛟龍號載人深潛器、復興號高鐵、天眼射電望遠鏡、熱聚變實驗堆、神威超級計算機等大型科技成果一起,作為主展區唯一一家民營高科技研發成就,向世界展示“中國名片”。
“與大眾熟悉的插管胃鏡不同,安翰‘磁控膠囊胃鏡’機器人檢查非常舒適,吞一顆膠囊就能進行胃鏡檢查,且全程無痛、無創、無麻醉,檢查結果高度準確,不僅免去了插管的痛苦,一次性使用也更加安全衛生。”工作人員介紹,這項高科技研發成果于2013年1月上市,核心技術跨越電磁控制、定位、傳感、光電成像、圖像處理、無線通信和器件封裝等主要領域,擁有近百項國內外核心專利。并于2017年榮膺由中國科學院、中國科學網、人民網、今日頭條共同評選頒發的“2016中國十大醫學進展獎”。該項檢查已被指定為《國家消化道腫瘤篩查及早診早治計劃》的胃癌篩查項目,對我國胃癌防治將起到積極作用。
縱觀世界范圍內對于膠囊胃鏡的研究進展,雖然有小腸鏡或磁擾動小腸鏡可輔助獲得部分胃部圖像,但能完整獲取胃部全部醫療影像的產品目前只有安翰“磁控膠囊胃鏡”機器人。有業內專家評價,科技創新是國策,“第一和唯一”則是中國科創鼓勵去觸摸和應該觸摸的高度。對于安翰“磁控膠囊胃鏡”機器人這一領先世界的高科技創新成果而言,由于真正擁有完整的臨床數據和學術成果,“唯一”不再是一句廣告用語,而是對百姓健康高度負責、對社會高度負責任的態度,也成為真正的科技創新與概念炒作之間的分水嶺。
“安翰‘磁控膠囊胃鏡’機器人屬于世界先進技術”,該項技術的研發帶頭人、我國著名消化內科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兆申這樣評價,“從專業角度來看,安翰‘磁控膠囊胃鏡’機器人有完整的臨床研究數據、系統的檢查能力和高度的檢查準確性。”不論產品采用何種技術及何種宣傳,這些學術特征是真正的磁控膠囊胃鏡與普通膠囊內鏡的根本區別,也把那些不能完整檢查胃部的小腸鏡和真正的磁控膠囊胃鏡嚴格區別開來,“我們需要尊重學術的嚴肅性,為百姓健康建造一堵安全責任圍墻,將濫竽充數者、偷換概念者拒之門外”,李兆申強調。
“醫療器械創新必須倡導嚴肅的學術精神,要有完整的臨床研究數據作為依據。”李兆申表示,在診斷準確性方面,經過大樣本、多中心雙盲對照實驗,安翰‘磁控膠囊胃鏡’機器人對胃病的檢查準確性和電子胃鏡高度一致。這一研究結果刊登于美國、日本權威學術期刊,被國際學術界認可。而除安翰‘磁控膠囊胃鏡’機器人以外,學術界尚未見其他膠囊鏡能對胃部完整診察準確性的研究數據發布。
談及安翰“磁控膠囊胃鏡”機器人檢查被指定為《國家消化道腫瘤篩查及早診早治計劃》的胃癌篩查項目,這一計劃開展后,如何保證診斷結果的權威性?李兆申說,國家消化內鏡質控中心、中國抗癌協會腫瘤內鏡專業委員會等五大權威機構聯合制定發布的《磁控膠囊胃鏡系統醫療質量控制技術規范》是百姓健康的又一道安全墻,這一規范已成為國內、國際通用的指南,且已被翻譯成英文和法文版本。只有符合該規范的產品及服務,才能真正用于百姓胃部健康檢查。
安翰堅持的“全流程質控”管理體系,完全遵循《磁控膠囊胃鏡系統醫療質量控制技術規范》,覆蓋從生產管理、檢驗測試、物流運輸、規范操作、檢查數據分配、專家閱片診斷、規范化報告、直到篩查技術,重大陽性病例進入綠色就診通道等各個環節。確保每例膠囊檢查都能夠嚴格按照胃底、賁門、胃體、胃角、胃竇、幽門這一先后順序對胃部進行依次有序的系統圖像采集,從而保證了對胃內各部位檢查的完整性,達到胃部全面系統檢查的目的及對可疑病灶的重點檢查。
安翰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安翰將繼續努力用“互聯網+醫療”讓優質醫療資源普惠更多群眾,進一步利用云平臺技術實現大數據流動,讓醫學專家“觸屏可及”,助推實現醫療資源的合理分配,為早日建成“健康中國”貢獻力量。(光明融媒記者顏維琦)
來源:光明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