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我國進口總值1595.5億美元,同比下降1.6%。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當前進口下滑與我國加工貿易失速密切相關。同時,大宗商品價格的下跌對進口的不利影響也將持續。
海關數據顯示,今年5月我國進出口總值3550.2億美元,同比增長3%。其中出口1954.7億美元,增長7%;進口1595.5億美元,下降1.6%。進口下滑導致貿易順差擴大74.9%,達到359.2億美元。
根據海關數據,對進口下滑拖累最大的產品種類包括集成電路、液晶顯示板、礦物肥料和化肥、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部件、煤及褐煤、成品油、橡膠、二極管及類似半導體器件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當前進口下滑與我國加工貿易失速密切相關。同時,大宗商品價格下跌的影響仍將持續。
加工貿易失速
分析人士認為,集成電路、液晶顯示板、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部件等產品的進口下滑反映出中國機電、家電、計算機等行業加工貿易的疲軟現狀。
商務部研究院外貿所副研究員章海源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指出:“加工貿易的特點是‘大進大出’。如果加工貿易發展迅猛,進口和出口數據都會得到支撐;反之則會同時拖累進口和出口。”
根據海關統計,今年前5個月,我國加工貿易進出口3.25萬億元,下降5.3%。其中出口2.05萬億元,下降4.8%;進口1.2萬億元,下降6.1%。
此外,去年對港套利貿易也使得同期外貿數據虛高。商務部研究院對外貿易研究所白光裕補充道,集成電路、液晶顯示板、二極管及類似半導體器件、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部件等產品普遍具有“價值密度較高”的特點,即單位體積或重量的價值含量較大。在去年前幾個月,這幾類產品是企業通過“兜圈”方式以貿易為中介進行投機套利的最佳選擇。
這種觀點同樣可以在數據中找到佐證。2013年1~5月,我國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進口額分別取得了15.1%和25.9%的同比增長,遠遠高出同期進口總額增速(8.2%)。
大宗商品價格下行
除機電和高新技術產品外,大宗商品價格下行也是我國進口下滑的主要因素。
海關數據顯示,今年1~5月,我國主要大宗商品進口量增加,但進口均價普遍下跌。前5個月,我國鐵礦砂進口量增加19%,但進口均價下跌12.5%;煤及褐煤進口量減少0.9%,但進口均價下跌15.3%,導致進口總額下跌16%;成品油進口則體現為量、價同跌的態勢,導致進口總額下跌30.2%。
商務部研究院中國貿易研究室研究員梅新育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指出,中國國內經濟減速導致對一些商品的需求下降,也體現出中國經濟在全球范圍內的影響力上升。“此前十年,中國發展迅猛,市場需要大量原料,一些國家靠抬高價格賺了不少錢;現在我們的需求減少了,部分供貨商不得不承擔一些后果。”“預計接下來商品價格下行的壓力還會繼續體現。因為目前一部分商品進口是作為融資工具使用的,鐵礦石、銅、鋁都是如此。此前青島港使用金屬融資騙貸曝光造成的影響很大,事件余波還將持續,一段時間內銅價格可能會領跌金屬市場。”梅新育說。(作者:程亞麗)
來源:國際商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