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后市場是指汽車銷售以后,圍繞汽車使用過程中的各種服務。隨著我國汽車產業的迅猛發展,汽車保有量快速攀升,汽車的售后維修服務、保險、美容、二手車交易及租賃、汽車文化、報廢回收和再制造等汽車后市場需求也日趨增多。專家預測,2015年我國汽車后市場行業將達到7000億元產值
市場空間潛力巨大
2009年至2013年,我國汽車產銷量連續5年保持全球第一。數據顯示,2013年民用汽車保有量達到1.27億輛,預計2020年將達到2億輛。過億汽車保有量的背后,是千億元級別的汽車后市場產業。資料顯示,每1元的購車消費會帶動0.65元的汽車售后服務,汽車維修、零配件更換、翻新美容、二手車交易、廢舊車拆解等汽車后市場行業將迎來巨大的發展空間。
在國外成熟的市場中,整車的銷售利潤約占整個汽車行業利潤的20%,零部件供應利潤占20%,50%至60%的利潤是在服務領域中產生。而目前我國汽車銷售額中,整車制造商占比約為43%、配件占37%,服務的比重過小,經銷商零售占8%、服務僅占12%。由此可見,汽車服務市場上升空間巨大。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師建華介紹,盡管中國汽車產銷量仍然保持著增長勢頭,但在經歷多年價格戰,人力、地租成本連年上漲后,高利潤時代逐漸成為過去,汽車制造和銷售利潤已步入下行通道。在這樣的背景下,汽車后市場年均保持25%至30%的高速增長,成為汽車產業耀眼的利潤增長點。在歐美汽車市場,后市場利潤占整個產業價值鏈的60%,與之相比我國的汽車后市場利潤還存在著極大的提升空間。
具體來說,在二手車交易市場,2013年我國二手車交易量為520萬輛,僅占保有量的4%,而歐美成熟二手車市場交易規模約占汽車保有量20%。在汽車租賃領域,我國以租賃方式售出汽車占總銷量的比例僅為10%,美國這一數字為35%,德國為50%。還有備受個性消費者關注的汽車改裝市場,中國汽車改裝率不到10%,日本達到80%,美國也達到70%,增長潛力巨大。
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由于看好中國汽車后市場的巨大潛力,國外許多知名汽車服務企業近年來紛紛進軍中國市場。德國博世已在我國建立500多家汽車維修店;日本最大的汽車用品經銷商“黃帽子”計劃在2015年前將中國直營店和加盟店數量增加到500家;美國通用汽車集團下屬的維修連鎖企業ac德科目前已在國內主要城市布局。
面對眾多外資企業搶灘登陸,國內的民營企業也開始涉足汽車后市場。北京馳耐普、正大富通、中車汽修、車爵仕等連鎖企業相繼崛起。
“伴隨著我國汽車工業高速發展,汽車后市場也呈井噴式爆發。這塊巨大的蛋糕,吸引了國際和國內相關人才、資源、組織、資金紛紛介入,這一方面使得汽車后市場快速發展,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一定的混亂,可以說是泥沙俱下、魚龍混雜。”在日前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后市場委員會成立大會上,中國汽車工業配件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篤洋如是說。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李宇恒在接受采訪時也表示,我國汽車后市場存在市場秩序混亂、服務意識和觀念淡泊等諸多問題。
目前,國內的汽車后市場至今尚無一家占有較大市場優勢和消費者認知度高的全國性知名連鎖品牌,企業發展面臨著誠信危機、行業標準缺失、人才極度缺乏等問題。
中汽協后市場委員會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成立的。師建華表示,中汽協后市場委員會作為行業協會,將充分發揮“提供服務、反映訴求、規范行為”的作用。
據悉,此次后市場委員會成立大會確定了中汽協后市場委員會今后將從汽車零部件供應、售后維修服務、汽車后裝、汽車金融、二手車及租賃、汽車文化、報廢回收和再制造、專業市場及其他等9大類別來開展工作。通過推動各專業領域的業務具體化,從而促進整個行業健康發展。
電商模式異軍突起
網上賣機油、賣輪胎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兒,在國內電商起步階段,這些屬于汽車后市場的商品已經和衣帽鞋襪一道擺在網上商城里供消費者挑選。近兩年,這塊被業內專家稱為汽車電商未來重頭戲的市場漸成氣候。
與汽車耐用消費品不同,機油、輪胎等汽車后市場的產品屬于易消耗產品,消費者購買使用的次數比較多。記者調查后發現,伴隨著電商大環境的逐步改善,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在首次網上購買機油和輪胎等汽車后市場產品之后會再次選擇購買甚至多次購買。可以說,汽車后市場電商已經培養了客戶消費的黏性。“第二次購買了,與第一次買的作了比較,顏色和氣味都一樣。賣家服務很好,很負責,希望繼續保持,以后會繼續光臨。”一位在天貓上購買嘉實多機油的消費者寫下了這樣的評價。據了解,類似的好評在幾大電商平臺上隨處可見。
再來看看網上賣輪胎的情況,有一家叫麥輪胎的網站,專門賣各種輪胎,承諾正品并免費到店安裝。記者在其網站上看到了很多消費者的評價,幾乎都是好評。
一位業內專家曾經預言:“電商將對目前的汽車后市場帶來巨大沖擊,標準化、透明化是電商最主要的武器。標準化可解決消費者的后顧之憂,所有配件都是和4s店一樣的原廠件或者是國際知名品牌;透明化是為了解決價格問題,4s店價格虛高的配件和人工成本會將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推向電商平臺。”
從記者了解到的情況來看,這位專家的預言正在一步步成為現實,4s店原有的汽車后市場大蛋糕正在被電商企業瓜分,壟斷地位或將不保。而這些汽車后市場電商企業的存在形式也比較多樣,除了綜合性電商平臺自營外,還有零部件、汽車美容、汽車維修等獨立電商參與。
汽車后市場電商模式完全可以擺脫對線下4s店的依賴,獨立與消費者完成交易。可以預見,如若汽車后市場的電商服務更周到,價格更透明,而實體4s店又守著原有理念和模式一成不變的話,4s店最后的奶酪恐將落入他人之手。
來源:經濟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