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法國政府宣布,將全力支持自動駕駛汽車的發展,目標是在2020~2022年期間在該國的公共道路上普及自動駕駛汽車。據悉,法國總統馬克龍任命高級官員安妮·伊德拉克負責國家層面自動駕駛汽車戰略的制定,包括新法規、試點項目、網絡安全以及隱私問題的相關規定。
據悉,法國第一批自動駕駛立法草案預計將于今年年底前制定完成,一旦通過,將允許level 3和level 4級別的自動駕駛公共交通工具以及私家車上路行駛。自2004年以來,法國已經開展了50多個自動駕駛測試項目,包括自動駕駛出租車、公交車還有私家車。此外,法國政府又撥款4000萬歐元以資助新項目,希望能幫助該國占領自動駕駛領域的制高點。
法國政府重拳出擊
前不久,法國政府與該國汽車制造商標致雪鐵龍(psa)集團、雷諾以及多家供應商簽訂了戰略協議。法國政府希望,到2022年該國實現100萬輛電動汽車上路。為此,法國經濟部擬定了一份文件,希望幫助行業應對電動化和自動駕駛技術帶來的“技術顛覆”。
此份文件的有效期為2018~2022年,鼓勵電動汽車的發展和自動駕駛車輛的測試。法國汽車行業生產平臺(pfa)總裁呂克·夏岱爾對此表示:“法國汽車業的生存處在危急關頭,汽車行業未來將經歷前所未有的巨變。”除了設立1.35億歐元的資金用于開發電動汽車外,法國政府又投資2億歐元以支持自動駕駛汽車測試。
今年5月,法國經濟部長勒梅爾宣布了該國自動駕駛汽車發展戰略,明確表示從2019年起,法國全國道路將向完全自動駕駛汽車測試開放,以加快該國自動駕駛汽車的研發,“促使法國成為歐洲科技變革最具吸引力的國家”。
當前,自動駕駛已經成為汽車業炙手可熱的發展趨勢。而作為傳統汽車大國,馬克龍十分重視法國汽車業新興技術的發展,他希望將法國打造成“自動駕駛汽車測試和工業化的尖端強國”,以提升法國在全球科技創新中的地位。今年年初,法國將自動駕駛納入“人工智能發展計劃”,認為其能促進經濟增長和企業變革。為此,法國內閣還專門制定了一個自動駕駛汽車發展的路線圖,法國政府將簡化行政決策程序,為汽車廠商和科研機構在自動駕駛汽車領域的研發提供政策便利以及資金支持。
汽車廠商積極布局
法國自動駕駛汽車領域最新的進展是該國自動駕駛初創企業nayva的異軍突起。這家公司于2014年成立,總部位于法國里昂,法雷奧為其提供了資金支持。nayva目前的主打產品是一款可以容納15人的自動駕駛巴士,最高時速45公里,很適合在居民區、企業園區里面自動運營。當前,nayva已在世界各地開展了多個試點項目,運營著幾十輛自動駕駛班車,該公司最近還宣布將在美國密歇根州開設一家裝配廠。
在汽車廠商中,psa與美國自動駕駛創業公司nutonomy建立了合作伙伴關系,后者將為psa開發自動駕駛軟件。目前,psa已率先在ds 7 crossback車型上實現了level 2級別的自動駕駛輔助功能,該車包含connected pilot系統,可使車輛保持車道并與其他車輛保持距離。即將上市的雪鐵龍c5 aircross車型也具備level 2級別的自動駕駛功能。
此前,psa曾計劃到2020年發布level 3級別的自動駕駛汽車,從2025年開始推出level 4級別的自動駕駛車型,2030年推出最高級別的完全自動駕駛汽車。市場分析機構認為,與競爭對手相比,psa的自動駕駛戰略相對而言較為保守。今年4月,美國navigant research咨詢公司發布了一份自動駕駛競爭力測試報告。該報告顯示,在18家致力于自動駕駛研發的車企和供應商中,psa僅排名第11。navigant衡量的標準包括市場策略、合作伙伴、生產策略、營銷、產品陣容和活躍度等。psa確實需要在自動駕駛領域加把勁了。
法國另一大汽車制造商雷諾則計劃到2022年與合作伙伴日產汽車組建一支自動駕駛車隊。在今年3月的日內瓦車展上,雷諾發布了一款名為為“ez-go”的完全自動駕駛概念車。雷諾高級設計副總裁勞倫斯·阿克爾表示,ez-go將成為未來城市交通出行的“完美解決方案”。該車定位于城市交通共享汽車,內部采用了類似家庭客廳的設計格局,旨在完全“融入人類生態系統”。新車采用了純電動驅動系統,在不使用的時候還能充當儲能設備。
全球競爭日益激烈
實際上,法國力推自動駕駛與整個歐洲當下的大環境密不可分。今年5月,歐盟委員會對外公布了汽車自動駕駛時間表,力爭2030年步入完全自動駕駛社會。歐盟委員會強調道,要讓歐洲在車聯網和自動駕駛領域處于世界領先地位。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歐盟委員會呼吁成員國和車企盡快制定確保安全和明確事故責任的統一標準,以爭取在國際規則出臺之前制定出地區標準,在新一代產業領域掌握主導權。
根據歐盟委員會公布的自動駕駛時間表,該地區計劃到2020年在高速公路上實現自動駕駛,在城市中心區域實現低速自動駕駛;到2030年普及完全自動駕駛。為了助力自動駕駛,到2022年,歐盟所有新車都將具備通信功能,實現100%“車聯網”。據歐盟委員會發布的一項調查研究顯示,隨著歐盟逐步向自動駕駛社會過渡,到2025年,該地區的汽車和電機產業將產生超過8000億歐元的大市場。
法國的鄰國——德國在發展自動駕駛汽車上態度更為積極。去年6月,德國聯邦參議院通過了全球首個自動駕駛相關法律,允許自動駕駛在特定條件下代替人類駕駛。根據該法規的要求,在德國公共道路進行測試的自動駕駛汽車須仍保留方向盤、油門和制動等配置,全程還需有駕駛員坐于方向盤前,以便在緊急情況下能夠第一時間接管操控。此外,進行公共道路測試的自動駕駛汽車必須裝備類似飛機“黑匣子”的設備,用于記錄測試過程中產生的全部操作數據。今年5月,德國更成為世界上首個發布自動駕駛倫理道德規范的國家。當前,德國政府還在大力建設自動駕駛汽車基礎設施。
目前,全球多國和地區在自動駕駛領域的競爭日趨白熱化。在美國一些州,例如加州,自動駕駛汽車的測試已進行多年。去年9月,經過眾議院一致表決通過,美國迎來首個聯邦層面自動駕駛法規,以加快自動駕駛汽車測試和部署,為美國各州發展自動駕駛汽車掃除了障礙。在亞洲,日本2016年制定了自動駕駛普及路線圖,并著手修訂《道路交通法》和《道路運輸車輛法》等相關法規,今年3月發布《自動駕駛相關制度整備大綱》,規定自動駕駛汽車事故在原則上由車主承擔賠償責任。而且,該國從今年開始也在公開道路測試自動駕駛技術,并致力于在2022年前,實現自動駕駛技術的商業化。
中國也在大力發展自動駕駛汽車,此前發布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指出,到2020年,駕駛輔助/部分自動駕駛車輛市場占有率將達50%;到2025年,高度自動駕駛車輛市場占有率將達約15%;到2030年,完全自動駕駛車輛市場占有率將近10%。6月4日,繼北京、上海、重慶等之后,廣州也就放開自動駕駛汽車路測公開向社會征求意見。隨著各大城市陸續放開路測,中國的自動駕駛發展有望邁上新臺階。
來源:中國汽車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