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操作無人機的方加龍。
太陽火辣辣,露天下稍走幾步路,便能出一身汗。
然而,農時不等人,即便是酷熱難耐,為了秋冬的好收成,農田里依然忙碌。
眼下,正值水稻孕穗期,是農民口中的水稻“蟲點”時期,也是病蟲害發生和預防的關鍵時期。
從7月開始,植保無人機飛防手也跟著進入了植保作業的忙季,只要不下雨,就頂著太陽在稻田里穿梭,添翼飛防大隊的方加龍是其中一員。
8月20日上午,記者在臨海邵家渡街道的一處農田里見到方加龍。已經在田間作業近4個小時的他,衣服被汗浸透,額頭上是止不住的汗水,裸露在外的手臂和臉都被曬得黝黑。
前一天,他和公司其他3位同事接到了邵家渡種糧大戶王瑞機800多畝水稻噴灑農藥的任務,當天早上6點就抵達田間開始作業。
夏日白天時間長,方加龍他們的作業時間一般從早上6點到晚上6點,中午氣溫高時休息。
“中午太熱,農藥揮發快,繼續作業對人對植物都不好。”方加龍說,無人機作業電池消耗大,帶出門的備用電池再多也不夠用,趁著中午休息,他們也對電池進行充電。
方加龍來自安徽,之前從事網絡業務,工作過程中了解并接觸了航模、無人機等信息,并產生濃厚的興趣。今年他來到了目前所在的這家公司,參加專業培訓,從認識固件開始,慢慢開始實戰操作。
植保無人機進入臺州僅幾年時間,但因其高效、便捷、安全等特點,被我市種糧大戶廣泛接受,無人機植保飛防手也成為新興的熱門職業。
臨海種糧大戶王瑞機4年前就開始找飛防手來給水稻打農藥。他算過一筆賬,單從植保作業成本來說,其實人工更省錢。然而近年來,人工作業招工難,效率低,反讓王瑞機成為臨海當地最先接受無人機植保的一批種糧戶。
“水稻‘蟲點’就幾天時間,農藥來不及打的話,水稻就要被蟲子吃光。”王瑞機說。
病蟲害預防時間集中,打藥也是在和時間賽跑,及時完成作業,控制住病蟲災害。為此,方加龍要根據農戶的訂單在各地奔波,經常是白天作業,黑夜趕路。
目前,臺州無人機進行水稻植保作業收費一般為10元/畝,遇到田塊規整的稻田,一天作業量可達多畝。
不過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遇到成片、規整、障礙物少的“好田”是個小概率事件,更多的時候,方加龍遇到的是幾畝一塊的,或者是稻田中豎著好多電線桿等障礙物。
“土地不成片,就需要經常轉場,飛機一起一降,效率就低了。障礙物多,操作難度也增加了,一不小心就‘炸機’(即無人機因機器故障等因素不正常墜地)。”方加龍說,幾天前,他在作業過程中,“炸機”過一次,無人機碰上了田中電線桿掉了下來。所幸,機器受損并不嚴重。
因為作業地點在鄉間農田,工作過程中常會遭遇一些“囧事”:走錯路找不到田、大雨突至變落湯雞、田埂狹窄泥濘飛機降落不了、農藥被偷……
方加龍說,他是農村出來的,起早摸黑不辛苦,他在朋友圈時常曬出各種田園風光:碧綠田野、雨后彩虹。
來源:中國臺州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