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各部門及外貿大省近期密集出臺的一系列“穩外貿”政策表明,中央正力保政策落地,以實現總體“穩增長”目標。
最新釋放的一個積極信號是,《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貿易政策合規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已在中國政府網上發布。
記者了解到,商務部對于合規審查的要求已有兩三年,如今終于落地。《通知》指派商務部負責各地區各部門涉及貿易類政策合規,審核政策制定是否符合wto相關規定。這表明,中國的整體貿易政策將更注重國際主流標準、更為開放。這一方面使近期密集出臺的貿易政策有了總體思路;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出現一些政策爭議,如數年前“自主創新產品”政策曾引發在華外企爭議。
國務院于5月中旬出臺了《關于支持外貿穩定增長的若干意見》(下稱《若干意見》)之后,各部門迎來了“穩外貿”政策的密集出臺期。
從《若干意見》的16條,到36條細則,目前還有海關出臺的20條、稅務總局出臺的15條、質檢總局出臺的18條、央行出臺的11條、中國貿促會出臺的4條等,僅僅中央級部門關于“穩外貿”措施就近120條。
此外,廣東省出臺了25條、江蘇出臺了24條、天津出臺了21條。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對這些政策做了系統研究。他對記者表示,如果算上接下來擬將推出的政策,整體數量或達四五百條。他認為,各部門各地方出臺的政策結合當地情況可以理解,但可能出現操作或政策解釋不一、各說各理的情況。
因此,由商務部從國際貿易規則角度來審核政策是否合規,是合理的方式。
“未來幾個月,有利因素比不利因素要多得多,外貿有望延續趨穩回升的勢頭。但是,要實現預期的發展目標,任務仍然比較艱巨。”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在上周的月度例會上表示,19號文件(《若干意見》)非常重要,對下一步的外貿出口、進口、轉型升級、穩定發展都將發揮重要作用。商務部已經把落實意見作為重中之重。
商務部對全國1900多家重點外貿企業的調查顯示,5月份出口信心指數已經達到108.9,連續3個月位于臨界線以上,預示下半年出口將會繼續好轉。
中國社科院、中國立信風險管理研究院的預測也顯示,下半年外貿增速有望更大幅度回升。主要的不利因素是外需回穩基礎不太牢,我國傳統出口的優勢趨于弱化。進口方面,受內需疲弱影響,進口的信心相對較弱。
對外經貿大學副校長趙忠秀也對記者表示,今年的大環境其實是有利于外貿增長的,比如人民幣數月以來的貶值,客觀上做了一個外貿企業的壓力測試;全球經濟也在復蘇。所以,保外貿的重點其實是保就業。
他援引數據說,今年新增大學畢業生人數達到727萬,而去年同期數據則為629萬,數據增長較快,而新增就業崗位數量卻是有限的。
來源:中國貿易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