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與馬來西亞寶騰控股簽署深化新能源領域戰略合作協議書,雙方將深化在新能源電氣化領域的合作。
新浪汽車訊
8月18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與馬來西亞寶騰控股在杭州簽署深化新能源領域戰略合作協議書,根據協議,雙方成立新合資公司,股比50:50,共同深化在新能源以及智能化領域的合作。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在訪華期間出席此次簽約儀式。
“吉利承諾,給寶騰一個光明的未來”,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書福在現場強調。據了解,去年6月起,雙方開始籌備在新能源領域的深化合作,此次簽署協議既是落實去年的具體舉措,也是雙方協同效益的顯現。
新能源助寶騰再度復興
需要了解的是,在馬哈蒂爾在訪華前夕,對于中馬關系發表了看法,并期待更多的投資來到馬來西亞。
他希望,中國帶來資金和技術,設立工廠以增加馬來西亞的就業。他說:“我們歡迎中國的發展,馬來西亞是一個貿易國家,我們樂見自己的伙伴更加富裕。”
今年6月,現年93歲的馬哈蒂爾再次當選為該國總理。他是寶騰的創立者,也被稱為“寶騰之父”,對這一品牌舔犢情深,非同一般。而在此次行程中極為重要的一個事項便是,與吉利控股集團簽署協議。
截至目前,吉利收寶騰已經過去一年多的時間。在這一年多時間里,除了在去年8月傳出李春榮出任寶騰汽車ceo一職的消息外,這家馬來西亞視為“國寶”的企業在納入中國車企麾下后,一直很低調。
寶騰建立于1983年,由前總理馬哈蒂爾?穆罕默德建立,旨在指導國家的工業化計劃,并被視為馬來西亞獨立后工業化和經濟增長的象征。在全盛時期,寶騰曾占有馬來西亞汽車市場超過八成份額。作為馬來西亞的“國寶級”品牌,是其汽車驕傲的來源。
而在吉利收購寶騰時,寶騰已經猶如倒在深淵里奄奄一息,銷量從最高峰時期的年產20萬輛,跌至2016年的7萬多輛,并且財務狀況也處于連年虧損狀態。寶騰復興的重要性對于吉利已經不言而喻。
而此次新能源戰略的簽署,也意味著寶騰希望在汽車行業四化領域陸續加碼,以此為企業的再度向上夯實基礎。
“吉利特色”全譜系技術輸出
作為寶騰在華的新能源輸出方,吉利在該領域觸角頗豐。
十幾年前,吉利就開始了新能源戰略布局和技術儲備,并堅持多元化新能源發展戰略。例如不久前公布的新能源動力系統“智擎”,涵蓋混動技術、純電技術、替代燃料以及氫燃料電池等四大技術路徑,這也將助力其在新能源全球化上走出具備“吉利特色”的多元化發展道路。
研發上,吉利通過平臺化、模塊化的發展路徑,以每年遠高于行業標準投入研發,通過與沃爾沃的技術協同,依托全球四大研發中心,取得了數百項核心專利,打造底層架構技術,實現了真正100%自主研發的中國新能源技術體系和解決方案。
由此,在純電技術領域,吉利已經實現三電技術的自主化。曹操專車全國數億公里的穩定運行證明了其卓越的穩定性。今年發布的全新帝豪ev450,續航里程已經達到了行業領先的450km,預計到2020年吉利所有純電動車型續航里程都是km起步,
混動技術方面,智擎·mhev輕混技術已經實現節油率15%,到2020年將提升到25%。智擎·phev插電混動技術憑借吉利自主研發的p2.5架構,實現了97%的行業最高傳動效率,未來將實現30%的動力提升與50%節油率。
在甲醇替代燃料方面,李書福不僅多次在兩會上提案,還在此前的龍灣論壇上表示,做甲醇汽車是他從能源的角度在思考。
無疑,伴隨著吉利大手筆、高調地從混合動力路線著手,并提出多元化的發展路線,顯然吉利一方面考慮到了政策的導向,但更重要的是,吉利絲毫沒有放棄用戶對新能源產品的最根本需求:節能、經濟、便利、智能、互聯。
而此次與寶騰的合作,也將依托于產品助力于海外合作伙伴乃至市場的電動化轉型。
助力東南亞電動化轉型
隨著各個貿易協議簽署,東南亞地區也成為了各國角力的重點角力區域。
在今年馬來新政府組建后,業界對吉利與寶騰的合作捏了把汗。對此,安聰慧表示,吉利將會加大與寶騰的合作,并將吉利研發的博越在馬來西亞寶騰工廠生產,并將在今年底投放馬來西亞及東南亞市場。
而在今年6月25日,馬來西亞首相馬哈蒂爾和吉利集團李書福董事長、常務副總李東輝、進行了長達100分鐘的親切交流,探討了寶騰汽車的未來。馬哈蒂爾還試駕了基于寶騰首款suv(基于吉利博越)。
根據吉利方面公布的產品規劃上,寶騰未來將引入三款新車型,四款升級改款車型,其中博越成為吉利首款導入寶騰的新車。
此番吉利與寶騰控股簽訂戰略協議書,著力發展新能源,等于一下子補齊了東南亞市場的短板,這也是吉利控股加速東南亞市場戰略的重要一步。
(責編:autom)
來源:新浪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