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家電/廚電廠商還想著靠“賣假貨賺快錢”之際,多方消息表明,從今年下半年開始,國家將出重拳整治、整頓大量假冒知名品牌的行為,其核心就是讓侵犯品牌、技術等知識產權的人“賠得傾家蕩產”。
是的,國家對于中國市場上假冒知名品牌的行為,將出重拳打擊,而且力度將持續升級。今年新成立的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將會同國家知識產權局,甚至最高法等部門,對假冒外資企業品牌、技術和產品的“知識產權”行為中傷害時間久、有代表性的侵權采取嚴打措施。雖然不會馬上令一些企業“傾家蕩產”,但力度和決心卻是“史無前例”的。
8月3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關于加大打擊制售假冒偽劣商品違法行為力度的通知,將制售假冒偽劣商品違法行為列為重點打擊目標,發現的涉嫌重大違法線索,要對生產、銷售等相關環節進行全鏈條調查處理。同一天,發改委也表示,要嚴厲打擊假冒偽劣和虛假廣告宣傳,充分發揮消費者協會等組織維護消費者權益的積極作用。
從相關通知中透露出來的一系列信息可以看到,不管是從國家政策、監管范圍、打擊力度,還是打假決心,國家這次是要來真的、動真格了。一段時間內,假冒“山寨”侵犯品牌、商標、技術等知識產權的企業將面臨一場暴風驟雨。
短短幾日,在中國市場橫行多年,自稱“上海西門子”等山寨家電品牌選擇主動退市。同一時期,中國廚電“重鎮”廣東中山、順德一帶,跑路、破產、關廠的廚電企業2個月內就多達50多家。不管是上海西門子,還是這些破產跑路的廚電企業,都是沒有品牌,或者貼牌、“山寨”的小工廠。
在中國家電市場幾十年的發展史上,假冒山寨一直屢禁不止,除了廠商只追求利潤、不潛心發展品牌的因素之外,整個市場需求和監管的漏洞也給了其得以生存的土壤。所以才有了近年來“假冒松下空調”的劣幣驅逐良幣現象;大量小微企業即使被西門子起訴“不正當競爭”仍然活躍的“傍名牌”者;以及山寨家電“集中地”浙江慈溪、廣東中山等地。
如今,隨著山寨家電品牌的主動退市,諸多山寨小廠的關門大吉,中國市場的假冒亂象正在拉開整治大幕。背后最大的推手正是國家意志和政府決心。因為在美國上市的拼多多引發的“傍名牌”亂象引爆了輿論,引起了政府的高度注意。因此,國家發改委、市場監管總局雙雙發聲,將嚴厲打擊假冒偽劣提上日程。
到8月3號為止,市場監管總局連續三天就網絡售假發聲,并約談拼多多。包括加大打擊制售假冒偽劣商品等違法行為力度,重點打擊假冒偽劣商品、其他商標侵權、相關虛假宣傳和違法廣告等違法行為等。
賣假貨賺快錢,再加上當前社會市場監管體系上的一些漏洞,對于眾多渠道的家電經銷商,以及中小廠家來說,似乎還可以“賺一筆”喘口氣,活下去。但這種存活與發展的驅動力,是沒有商業價值的,更不代表行業發展的方向和趨勢。
以假冒偽劣產品的熱銷,帶動一線市場經濟繁榮發展,這從來不是什么商業模式創新,更不是市場經濟的革命。這是對創新者、品牌者,以及規矩堅守者的公開羞辱。更是中國市場經濟從做大向做強的一顆“毒瘤”。
過去家電/廚電市場上頻頻出現的是“大量劣質產品”,曾經一度讓中國制造在國際社會“蒙羞”甚至受侮。如今家電/廚電產業的山寨行為開始從劣質產品向假冒知名品牌升級,公開侵權“品牌和技術”的知識產權。這也是中國新修訂的《反不正當競爭法》所明令禁止的行為。
因此,越是市場年景不好、生意不好、銷售不暢的時候,眾多的縣鎮家電經銷商老板,以及中小家電工廠們,越是要堅持“誠信經營”的道德底線。因為,只有贏得用戶、贏得用戶的那份信任,這才是中小家電廠商們“絕地反擊”的唯一資本。
來源:中華建材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