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汽車零配件行業的電子商務,現階段真可謂是&ldquo萬眾一心&rdquo。有實力的拼規模,比服務。沒實力的拼速度,搶時間。總之一句話:&ldquo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rdquo。
留心觀察,汽配行業電子商務近來炙手可熱的話題多半是跨境電子商務,諸如慧聰網和ebay達成合作意向云云,為何國內汽配電子商務的消息鮮有見諸報端呢?
答案很簡單,跨境電商交易是國內的產品資源與境外采購平臺對接,產品需求是由境外平臺整合提供的。而這些境外電商平臺,基本上是依靠重資產打造的,汽配快修連鎖提供需求在全國或全球范圍內聚攏這些采購信息,形成強大的購買力。目前在中國我們能整合出強大的產品資源平臺,還鮮有見到采購平臺的身影。
拿來主義行得通嗎?
既然國外有這么多成功的案例,何不借鑒一下,會少走彎路!
在美國,消費需求主要體現在:提供修理、養護服務的汽車零配件批發、零售連鎖店。諸如:napa、autozone、carquest、pepboys等。這些汽車快修養護連鎖企業,在美國全境各自設有4000-13000家不等的營業網點。一度擠垮了傳統的汽車修理企業,到目前為止市場份額基本維持在80%上下,其毛利潤可達到45%-50%。
據我所知,國內目前尚未有一家全國性的連鎖快修服務企業。即便是&ldquo北上廣深&rdquo這樣的一線城市,連鎖快修養護也還不是汽車售后服務市場的主流。這與發達國家動輒成千上萬的快修連鎖網點相比,客觀的說我們還在起跑線上。80年的市場和8年的市場不是簡單的幾個銷售數字能解釋清楚的。生搬硬套是行不通的,必須找到一條符合當前自身特點的辦法。
汽修廠在城市中以個體形態呈現不規則的排列。散兵游勇式的采購需求,縱然你有優質的產品資源平臺,也無法形成高效的資源匹配,或許這才是橫亙在國內汽配電子商務前進道路上的最大障礙。
難道國內的汽配采購需求真的就如同一盤散沙,無從捏合嗎?答案一定是否定的。
我相信多數有車一族修車都是走保險的,也就是說每家修理廠都會對應一家或幾家保險公司。換言之,如果聯合一家或幾家主流的保險公司,就可以串聯起一個城市50%-90%以上的汽修廠資源。
保險公司的介入一方面可以整合采購需求,另外也可以壓縮經營成本。修理廠則可以借助保險公司獲得豐厚的客戶資源。而在零售環節損失的利潤,可以通過增加服務內容,提升消費者粘性等方式彌補。在這個過程中,將有一部分修理廠被淘汰,同時也會孕育出中國的napa、autozone、carquest和pepboys。
來源:慧聰汽車配件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