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今年上半年,我國煤炭產銷量持續下降,進口、庫存均處于高位,價格持續下滑,行業效益大幅下降,煤炭市場結構性過剩問題依然突出,下半年煤炭價格下行壓力不減。在日前召開的煤炭經濟運行分析座談會上,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姜智敏表示,煤炭行業要繼續加強總量控制,防止因盲目擴張規模加劇市場過剩壓力。同時,煤炭企業要加強自律,強化企業管理,挖潛增效,加快轉型發展。
數 據
價格持續下滑 效益大幅下降
煤炭產銷量持續下降。前5個月,全國煤炭產量14.96億噸,同比下降1.8%其中:5月份3億噸,同比下降2.28%,降幅比4月份擴大1個百分點。全國煤炭銷量14.26億噸,同比下降2.2%其中,5月份2.86億噸,同比下降2.49%,降幅比4月份擴大1.2個百分點。
進口處于高位。前5個月進口煤炭1.35億噸,出口276萬噸,凈進口1.32億噸。受國內需求、價格等多重因素影響,今年2月份以來單月進口下降,其中5月份進口2401萬噸,同比下降12.9%。分煤種看,前4個月褐煤進口2595萬噸,同比增長21.8%,煉焦煤進口1944萬噸,同比下降19.4%。
煤炭發運增加。前5個月,全國鐵路發運煤炭9.6億噸,同比增加448萬噸,增長0.5%,其中5月份1.89億噸,同比減少41萬噸,下降0.2%。
庫存居高不下。到今年5月全社會庫存已經持續30個月在3億噸以上。5月末,煤炭企業庫存9500萬噸,是歷史最高水平重點發電企業存煤7507萬噸(6月10日存煤7608萬噸,可用23天)主要港口存煤4850萬噸,比年初增加1055萬噸,增長27.8%(6月20日,北方主要下水港秦皇島、曹妃甸、京唐、天津四港存煤量2047萬噸,比年初增長51%南方主要進口港廣州港存煤320萬噸,防城港存煤近600萬噸)。
價格持續下滑。6月22日中國煤炭價格指數為145.7,同比下降17.3點,比年初下降16.1點,比歷史最高點(2008年7月)下降77點,降幅34.6%。秦皇島5500大卡動力煤價格降至520~530元/噸,比年初下降110元/噸,同比下降95元/噸。煉焦煤價格比年初下降150~200元/噸,同比下降100元/噸。
行業效益大幅下降。前4個月,規模以上煤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9625.9億元,同比下降6%企業利潤同比下降42%,與2012年同期相比下降67%企業主營業務利潤率4.3%,低于全國工業領域平均水平1.12個百分點。
固定資產投資下降。前5個月煤炭采選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321億元,同比下降3.7%,降幅比上月擴大2.3個百分點。一些企業大幅壓縮投資,部分項目停建緩建,如山西省前4個月涉煤投資同比下降40.2%,有近120處礦井停建緩建,貴州省煤炭投資同比減少27.72%。
運行特征之一
銷售低迷 沿海煤市將再迎降價潮
截至7月2日,國內動力煤坑口價格出現下行。在神華等大型煤企下調港口煤炭銷售價格的影響下,產地價格也受到波及,內蒙古部分發運企業下調價格。陜西地區煤價也以走低為主。今年南方持續降雨,進入主汛期,南方煤企表示今年水電對火電的沖擊影響較大,沿海火電負荷目前仍然較低,火電需求始終難以提振,7月煤市仍難以走出低谷。環渤海煤價降價預期仍在,市場人士預計,7月內掛牌價也將快速向大型煤企最低掛牌價靠攏,預計為5500大卡將降至510元/噸左右。
從重點區域看,華北地區動力煤市場大部分維持平穩,各大礦出貨情況一般,銷售依然較為低迷。但受港口動煤價格上漲帶動,預計后市華北動力煤市場不排除小幅上調的可能。
西北動力煤市場持續弱勢運行,受天氣漸暖影響,下游用煤需求有所減少,加上國內動力煤市場有所好轉,下游用戶以及相關貿易商的采購積極性提高,市場成交略有好轉。
華東地區下游電廠需求轉弱,致使煤價下跌。后期華東市場隨著下游需求減弱、煤礦恢復生產等因素有望再次下調。秦皇島地區近日環渤海地區發熱量5500大卡動力煤的綜合平均價格報收528元/噸,較之前價格回落2元。廣州港動力煤市場進口煤穩定。雖然內貿煤價格倒掛,貿易商虧損,但是上游的下跌以及終端看空,謹慎采購造成了煤價進一步下跌。
聯合金屬煤炭行業分析師楊進先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此前市場傳言的神華集團的降價也最終落實,神華發布新的價格通知,自6月26日起下調動力煤現貨銷售價格,其中5800大卡和5500大卡下調20元/噸,5200大卡下調15元/噸,5000大卡以下下調10元/噸。加上長協現匯優惠,則5500大卡降至510元/噸。楊進先預計,在神華的市場引領作用下,其他主要煤企也將陸續跟調,沿海煤市將再度迎來一輪降價潮。
進入6月份,南方連續下雨,一方面水電出力增加,沖擊火電市場另一方面雨水大、電廠煤垛坍塌以及堆存時間長、煤炭掉卡等因素影響,沿海電廠仍會控制北上拉煤數量,沿海港口煤炭庫存持續上升,市場傳言近期部分主要煤企有繼續降價傾向,因此,市場人士預計,在迎峰度夏前夕,國內動力煤價格下降趨勢增強。
運行特征之二
供大于求明顯 市場行情呈單邊回落走勢
姜智敏表示,從上半年行業運行來看,煤炭需求增速放緩與產能建設超前、進口煤增加的矛盾越來越突出。一方面,煤炭消費增幅持續大幅放緩。前5個月全國煤炭消費16億噸,同比僅增長0.4%(其中:電力行業耗煤8.5億噸,同比增長1.2%鋼鐵行業耗煤2.6億噸,同比下降1.1%建材行業耗煤2.1億噸,同比增長0.3%化工行業耗煤0.9億噸,同比增長8.6%)。
另一方面,煤炭產能大量集中釋放。2006年以來,煤炭采選業固定資產累計投資近3萬億元,新增產能26億噸,且有11億多噸的在建項目。與此同時,世界一些主要煤炭生產國家煤炭出口不斷增加,一些煤炭消費國家限制煤炭消費,全球煤炭需求低速增長,市場供大于求,國際煤炭價格低位徘徊,推動我國煤炭進口大幅增加,并持續保持高位。上述因素疊加使我國煤炭供需結構性過剩的矛盾愈加突出。
分析上半年煤炭行業市場運行特征,楊進先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上半年國內動力煤在需求放緩、供應壓力不減的環境下,行情呈現單邊回落走勢。從年初開始,受春節假期影響,水泥等高耗能企業停工放假,工業用電量出現回落,動力煤市場交投清淡。
春節之后,受雨雪天氣的影響,煤炭市場面臨著嚴厲的考驗,動力煤市場維持小幅走低態勢,下游采購商采購意愿較為低迷,境內煤礦開工率整體低下。南方到港拉煤船只偏少,隨著大礦企業動煤掛牌價下調,港口報價也隨之走低。
進入3月中下旬,市場擔心大型煤炭企業集團繼續采取優惠促銷措施、甚至傳言可能加大優惠促銷力度等因素,抑制了環渤海地區動力煤供求復蘇,促使環渤海地區各種動力煤價格繼續下滑。
4月在社會用電處于季節性淡季、煤炭消費低迷等不利因素,以及發運港口庫存下降、海運費回升等有利因素的共同作用和影響下,環渤海地區動力煤市場的供求關系趨于平衡,價格出現小幅反彈,但價格走高的動力難以持續。隨著大秦線上半年檢修的結束。環渤海地區主要發運港口煤炭庫存不斷增加,秦皇島、曹妃甸、京唐三港的&ldquo煤炭庫存與船舶比&rdquo呈現較快回升態勢,對沿海地區動力煤價格產生下行壓力。在電煤消費持續低迷的背景下,電力企業和主要發運港口不斷升高的煤炭庫存,對環渤海地區動力煤價格產生的下行壓力不斷增大,促使環渤海價格指數繼續下行。
截至7月2日,環渤海動力煤指數(5500卡)大幅下降9元/噸,報收于519元/噸。
趨 勢
需求低速增長 煤價仍將低位運行
從市場需求情況來看,國家治理環境、控制煤炭消費總量,煤炭需求將低速增長。能源結構優化,將進一步減少煤炭需求。從前5個月情況看,非化石能源發電保持兩位數增長,其中水電增長11.3%,核電增長14.5%(前5個月新增核電裝機329萬千瓦),風電增長14.7%,而火電增速僅4.2%,比去年全年增速回落2.7個百分點。
從今后幾個月發展趨勢看,溪洛渡&mdash浙西跨區輸電線路將投產,加上之前已投產的跨區輸電線路,將使四川、云南等地水電大量輸往華東、華南等地核電還將投產500萬千瓦左右,且全部集中在沿海地區,預計減少電煤消耗2000萬噸以上。經濟增長速度趨緩,主要耗煤產品產量增速明顯回落。前5個月粗鋼、水泥、平板玻璃、化肥等增速為2.7%、4.1%、4.3%和0.3%,同比分別回落5.3、4.8、5.5和9個百分點,煤炭消耗下降。
從市場供應情況分析,一方面煤炭產能正處于集中釋放期,另一方面受國際煤炭市場供大于求和煤炭價格偏低以及一些電廠已經建立起比較穩定的進口煤采購渠道等多種因素影響,我國煤炭進口總量或將繼續保持高位。
綜上分析,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方面預計,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煤炭市場需求趨緩與煤炭產能釋放的矛盾愈加突出,煤炭價格下行的壓力不斷加大。
分析下半年市場走勢,楊進先從市場變化角度進行了預測。他指出,隨著我國宏觀經濟增長速度放緩,能源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回落,經濟增長面臨一定壓力,造成沿海地區對煤炭需求不旺,并且今年南方雨水充沛,水電呈現顯著回升態勢,火電受到擠壓。數據顯示,1~5月水力發電量為280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1.5%。
進入7月份,國內多地氣溫逐漸攀高,部分地區用電量迅速增加。但這一因素仍然難以抵擋庫存高、需求弱等因素對于煤炭市場的影響。作為反映沿海地區動力煤供求形勢的先行指標的海運費持續下行,當前個別航線出現企穩態勢。作為煤炭市場風向標的煤炭價格不斷下降,預示著內貿動力煤需求保持著低迷、甚至萎縮的狀況。
受工業用電不振,民用電不強等因素影響,下游沿海六大電力集團日耗偏低,對煤炭需求不足,促使港口和電廠庫存高企。盡管沿海六大電廠日耗合計數出現了4萬~5萬噸左右的增加,但改變不了煤炭市場供大于求形勢,也扭轉不了發煤企業的被動局面,電廠采購積極性依然偏低。電廠主要消耗自身的高庫存,對北方港口下水煤維持剛性拉運,促使沿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