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發改委啟動了對洋奶粉的反壟斷調查,中國政府對奶粉行業的價格壟斷行為進行了罰款處理,開出了我國反壟斷史上的最大罰單。除去食品行業這個反壟斷的重災區,2014年中國政府又將汽車產業作為反壟斷的重要領域嚴抓。
8月5日,國家發改委有關部門對奔馳上海辦事處展開反壟斷調查,央廣網報道稱,調查力量主要是來自上海、江蘇的物價和反壟斷部門,自此,發改委開啟了對跨國車企轟轟烈烈的整改之路。其實,在發改委開展大規模的調查之前,克萊斯勒和奧迪均已被查明壟斷,捷豹路虎、寶馬、jeep等提前聽到風聲的跨國洋企,為&rdquo表忠心&rdquo接連高調宣布降價。至于奔馳是否存在壟斷行為,目前正在調查取證的過程中,在此前,其實奔馳也已經兩次下調其售后維修價格,7月1日,奔馳下調全系車型的保養價格,降價幅度在20%以上,在8月3日奔馳中國官方再次宣布維修配件價格下調15%,以此回應發改委的反壟斷調查。
既然奔馳已經下調配件和維修服務的價格,為何發改委還要繼續&ldquo發難&rdquo呢?事情的初因是今年4月,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中國汽車維修協會聯合發布了18款常見車型的&ldquo零整比&rdquo系數,首次將零部件的維修價格與整車價格對比暴露人前,而奔馳則以&ldquo零整比&rdquo系數高達1273%成為被批斗的對象,雖然此番奔馳主動降價,但暴利依然明顯存在,在這種高&ldquo零整比&rdquo系數下,換算一下,可以看出更換所有零配件所花的費用可購12輛新車,其零部件的壟斷暴利仍然令人乍舌,由此在這反壟斷調查的&ldquo血雨腥風&rdquo中不免成為眾矢之的。
實際上,早在幾年前《反壟斷法》實施以來,我國政府的反壟斷調查就一直在持續,圖書、醫藥、保險、奶粉、電信等高利潤行業均有涉及,此番政府審查暴利的汽車行業存在的潛在壟斷行為,表明此次反壟斷調查力度加大,不會只做表面文章。不僅發改委,商務部、交通部和國家質檢總局也在協同推進汽車行業的反壟斷調查,而這也恰恰反映出中國政府現在面對壟斷問題的強硬姿態。
但是為何此次沒有花錢走后門、找路子的現象出現,相信也是跟中央倡導反腐離不開。自房地產、石油、礦產能源被打壓后,另外一個關系國計民生稱霸一方的汽車行業被大范圍調查,已經顯示出了十八大精神推動市場化的行為和決心。十八大以來,中央就表示嚴打腐敗,打破市場壟斷,開放市場經濟,變粗放式的發展為集約式發展方式,在這種精神的倡導下,各部門領導也爭先擁護中央的決定,對各行各業開展嚴打,從各個環節抓起。
繼奔馳事件后,12日,一汽大眾奧迪涉嫌反壟斷罰單已初步確定18億,如果罰單成行,將成為中國反壟斷法實施以來最高的罰款紀錄。據悉,除了奧迪,對克萊斯勒以及12家日本汽車零部件企業的反壟斷罰單也將陸續開出。
其實不僅僅是在中國,在美國、日本、歐洲等較為成熟的汽車市場,也曾經展開過一系列針對汽車零部件制造商的反壟斷調查,美國曾重罰過多家零部件壟斷日企。如果此次調查發改委能夠找到有力證據,相信中國也能在反競爭上打出漂亮一仗。
來源:慧聰汽車配件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