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國家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主導的汽車反壟斷,讓汽車行業繃緊了神經。商務部有關負責人對外表示,正對中國汽車行業潛在的壟斷行為進行審查,將審查包括汽車行業在內多個領域的潛在壟斷行為。
隨后,國家工商總局也發布公告稱,自今年10月1日起,工商總局將停止實施汽車總經銷商和汽車品牌授權經銷商備案工作。根據工商總局公布的備案名單文件,已將營業執照經營范圍登記為&ldquo××品牌汽車銷售&ldquo的汽車總經銷商和汽車品牌授權經銷商,可以申請變更登記為&ldquo汽車銷售&ldquo。
汽車行業反壟斷是一個既漫長又不容易的事情,其表象不僅是市場占有率和定價的壟斷,更是對規則和標準的壟斷。
目前我國汽車行業壟斷問題的根源是,2004年底頒布的《汽車品牌銷售管理實施辦法》(以下簡稱《辦法》)。隨著我國汽車市場廣度、深度、容量等因素及經銷模式的發展變化,《辦法》已逐步從實施初期對汽車經銷的促進與規范作用轉變成阻礙作用。由于《辦法》設立和控制了經銷網絡的權利,廠家全面控制了由4s店承擔高額成本建立的經銷網絡。
因此,反壟斷一定要從根源入手,并采取倒逼式的方法,讓企業主動放權,給市場更多的競爭空間。本月初,針對國家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進行的反壟斷調查,多家跨國品牌已經做出回應,對旗下車型的廠商指導價格以及配件進行了大幅調整。這也顯示出反壟斷調查已經受到汽車行業的關注,并倒逼企業對旗下產品的價格進行調整。
由此可見,政府部門釋放的反壟斷信號,其目的是打破汽車整車銷售壟斷以及價格和售后市場現有的模式,并打破限制4s店出售第三方獨立維修企業配件的行規。只有打破汽車業壟斷的行規,才能建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讓企業和消費者共同享受反壟斷所帶來的市場紅利。
來源:慧聰汽車配件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