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機器人技術的不斷成熟,中國機器人市場以進入高速增長期,機器人需求潛力巨大,機器人應用場景拓展顯著。
智能制造是"中國制造2025"的核心,智能裝備和產品是智能制造的實現端,而智能裝備和產品中較為重要的體現則是工業機器人。行穩致遠,
在第五屆中國機器人峰會主旨報告上,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原執行副會長朱森第就推進智能制造的關鍵、智能制造裝備發展以及智能制造關鍵零部件的有益經驗進行了分析和介紹。
"未來機器人的發展非常誘人,預計到2020年機器人的密度會達到150,保守估計市場規模將達380億元!現在有兩個熱,一個是智能制造熱,一個是機器人熱。針對工業機器人,他提醒大家面對"熱"更要冷靜思考。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工業機器人行業產銷需求預測與轉型升級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工業機器人銷量達到6.6萬臺,同比增長約16%,保有量為25.6萬臺。
推進智能制造,要從國家制造業當中最突出的問題,即要從效率、效益、質量入手。"當前的智能制造有幾個關鍵問題需要引起特別重視。第一、順應技術發展趨勢,融入新的技術,最關鍵的是核心技術必須掌握在我們自己手里。第二、推進智能制造要通過試點示范,多層次,多維度著力。第三、以市場需求來決定推進智能制造的速度和力度。第四、一定是要建立起標準的體系框架,遵循標準規范來進行模式推廣。最后,我們推進的力度和智能制造發展速度必須匹配。現在存在問題是智能制造裝備發展的速度跟不上推進的力度。
工業機器人是最重要的智能制造裝備,要加快智能制造裝備產業的發展,工業機器人實力上不去,智能制造就難以實現的。目前來看,我國工業機器人應用領域最廣的還是汽車,其次是電子信息產業。而其中,scara機器人和多關節機器人國外的品牌占了多數,這就是我們的薄弱環節,所以下一步我們就要想辦法在多關節機器人和scara機器人上提高國產機器人的技術含量,產品的可靠性,以滿足用戶各方面的需要。汽車、電子信息、電工技業、通用設備等都是國產機器人主要攻克的領域。
隨著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術,機器人將不斷的進化,從人機協作的機器人,能夠進化成類人機器人。當前的十年是我國機器人產業的躍升期,國家已經從基礎技術、共性技術到關鍵部件、本體、性能都做出了部署和安排,以及未來市場上占有率都做了安排和部署,按照這個步驟執行后,下一個10年,將是我國機器人產業的追趕時期。2035年之前,如果能夠在關鍵零部件上掌握核心技術,主機在各行各業應用領域的應用上能夠擴充,產業才會呈現健康發展,才能實現從跟隨型到并跑,再過十年實現領跑的目標。與其他持樂觀態度的專家稍有不同,他預測機器人產業實現領跑,保守估計是在2035年以后。
在未來的追趕期,必須下功夫突破關鍵技術。在創新驅動方面,國家也做了部署,到目前為止,"中國制造2025"創新中心建設上已經有5個被批準,而且已經開始實施行動。未來一共要建15個,5個已經批了,其中有一個工業機器人,以沈陽自動化所牽頭,希望這個創新中心能夠真正成為我國工業機器人的產業以至于整個機器人產業的領跑者。盡快把技術轉移到產業中的企業,引領整個產業的發展,齊心協力將提高機器人的可靠性作為第一要務。
來源:千尋生活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