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電設施建設運營安全管理 步入規范完善新階段
8月7日,我市首部針對電動汽車充電設施的安全生產管理規范《成都市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安全管理工作指南(試行)》(以下簡稱《指南》)正式印發試行,這也是全國首個針對電動汽車充電設施的專用安全生產規范——這是記者從市安監局8月10日召開的新聞通氣會上獲悉的。它的頒布實施標志著我市電動汽車充電設施的安全管理有章可循,充電設施的建設運營安全管理將不再是野蠻生長,步入了規范完善的新階段。
全國首部
從建設、運營各環節提出具體標準
當前,新能源汽車在中國正迅速普及,大力發展電動汽車是落實國家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戰略、方便人民群眾生活、促進城市節能減排、加快城市綠色發展的重要舉措,而完善的充電基礎設施體系是電動汽車普及的重要保障。
據悉,截至2018年3月,成都市累計建成充(換)電站552座,充電樁10609個(含直流樁1980個,交流樁8629個)。其中,2018年1-3月新增充(換)電站31座、充電樁586個。為市公交集團bot項目配套的專用充電設施已建成充電場站18個,充電終端設備61套,可供525輛電動公交車充電(預計2018年新建成充電終端設備184套,可供1616輛電動公交車充電)。
“進一步大力推進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是當前加快電動汽車推廣應用的緊迫任務。”市安監局副巡視員劉曉勇表示,《指南》旨在規范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安全管理,指導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建設、運營單位落實安全生產和職業病防治主體責任,嚴格落實各項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推動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安全健康發展,防止和減少生產安全事故及職業病危害,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指南》的主要內容包括適用范圍、技術標準、充電設施建設過程和運營過程安全管理等。對成都市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建設項目安全設施、職業病防護設施“三同時”管理、項目選址和周邊環境、公用工程及輔助設施等明確了技術標準;在機構職責、安全生產制度建設、從業人員教育培訓、安全生產投入、現場管理、安全風險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防范生產安全事故等運營過程的安全管理各個環節提出了具體管控內容和要求。“使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建設、運營單位安全生產工作有章可循,厘清安全生產責任,在防范生產安全事故,提升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管理水平,加強成都市電動汽車充電設施行業安全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劉曉勇談道。
成都特色
為我市新能源汽車安全發展護航
《指南》的編制又經歷了怎樣的過程?據劉曉勇介紹,2017年以來,由市安監局牽頭會同市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工作推進小組有關成員單位,有關區(市)縣安監局,中國船級社質量認證公司、成都特來電新能源有限公司、國網成都供電公司、天府新區供電公司,市公交集團公司和有關安全生產專家,以問題為導向,參考了大量國家、行業相關法律法規、標準規范,充分借鑒國家電網公司、南方電網等多個單位的實踐經驗,通過資源整合、現場踏勘、反復研討、廣泛征求社會各方面意見,幾易其稿,形成了《指南》(初稿)。
2018年5月,市安監局會同中國船級社質量認證公司和安全生產專家對成都特來電新能源有限公司建設的1058復合式充電站、金沙立體集中式充電站開展了試點工作,從安全生產、行業技術標準、安全管理、規章制度、安全經費投入、教育培訓、現場管理、安全風險管控及隱患排查治理以及應急管控等方面系統地對《指南》的實用性、可操作性等進行了現場驗證,將144項安全設施、職業病防護設施驗收項目整合修訂為134項,對其中42項確定為關鍵項。進一步從系統的角度強化源頭管控,對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建設、運營各個環節的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具體標準和要求。
“該《指南》目前在電動汽車充電設施行業屬于國內首個地方專項安全管理標準,具有鮮明的成都特色,體現成都對新經濟發展上一貫堅持、包容、引領和規范創新,進一步規范了我市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建設過程和運營過程的安全管理工作,為我市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工作安全發展保駕護航。”該相關負責人談道。(記者 王琳黎)
來源:新浪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