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認為這只是反壟斷的警告性處罰
8月20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簡稱發改委)公布了對12家涉及汽車零部件和軸承價格壟斷的日本企業的處罰方案。其中,對日本住友等八家零部件企業價格壟斷行為依法處罰8.3196億元,對日本精工等四家軸承企業價格壟斷行為依法處罰4.0344億元,合計罰款12.354億元。
此前,行業內對這12家日本企業&ldquo究竟是誰&rdquo有諸多猜測。隨著發改委12.35億元罰單的開出,這12家日本企業的身份也浮出水面,全部是汽車零部件企業,分別是:日立、電裝、愛三、三菱電機、三葉、矢崎、古河、住友等八家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以及不二越、精工、捷太格特、ntn等四家軸承生產企業。
8月21日,同濟大學汽車后市場研究所所長陳榮章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ldquo12.35億元的罰款不是很重,只是警告性處罰,對日本企業具有一定的警示作用,但要真正達到反壟斷的效果,政府還需要不斷調查,并對企業后續的整改措施和行為進行嚴格監控,否則風頭一過又可能故態復萌。&rdquo
面對12.35億元的罰單,12家日本零部件企業態度如何?將如何應對?8月20日,記者對這12家日本零部件企業進行了調查。
■壟斷涉及13種產品時間超10年
&ldquo這次對日本零部件企業的處罰證據充足、有法可依。在我國制動器行業也存在壟斷的現象。自主汽車零部件企業之所以發展不起來,一方面是因為某些技術確實落后,另一方面是由于國外零部件企業通過壟斷對自主零部件企業進行打壓造成的。&rdquo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制動器委員會秘書長顧一凡對此次反壟斷調查拍手叫好。
根據發改委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2000年1月至2010年2月,日立、電裝、愛三、三菱電機、三葉、矢崎、古河、住友等八家日本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為減少競爭,以最有利的價格得到汽車制造商的零部件訂單,在日本頻繁進行雙邊或多邊會談,互相協商價格,多次達成訂單報價協議并予以實施。價格協商涉及中國市場并獲得的訂單產品包括起動機、交流發電機、節氣閥體、線束等13種。截至2013年底,當事人經價格協商后獲得的與中國市場相關的多數訂單仍在供貨。2000年至2011年6月,不二越、精工、捷太格特、ntn等四家軸承生產企業在日本組織召開亞洲研究會,在上海組織召開出口市場會議,討論亞洲地區及中國市場的軸承漲價方案、漲價時機和幅度,交流漲價實施情況。
這12家日本零部件企業涉嫌達成并實施了汽車零部件、軸承的價格壟斷協議,排除、限制了市場競爭,不正當影響了我國汽車零部件及整車、軸承的價格,多次達成并實施價格壟斷,違反了我國《反壟斷法》的規定,違法行為持續時間超過10年。
根據我國《反壟斷法》第四十七條,對違規企業處以上年營業收入1%~10%的罰款?!斗磯艛喾ā返谒氖艞l規定,在確定具體罰款數額時,應當考慮違法行為的性質、程度和持續時間等因素,因此客觀上也需要結合最終執法機關所認定的壟斷行為內容進行分析。律師表示,一般而言,橫向壟斷協議對競爭危害性較大,面臨的處罰也相應更高。
因此,發改委根據《反壟斷法》條款規定及調查過程中12家日本零部件企業的表現,對涉案企業處以免除處
罰、上一年銷售額的4%、上一年銷售額的6%和上一年銷售額的8%的罰款。其中,日立和不二越因主動報告參與壟斷的相關情況并提供重要證據被免除處罰;電裝和精工是第二批主動報告壟斷情況并提供重要證據,被處罰上一年銷售額的4%,即1.5億元和1.7億元;對只協商過一種產品的矢崎、古河、住友,以及于2006年9月退出亞洲研究會但繼續參加中國出口市場會議的ntn公司,處罰上一年度銷售額的6%,分別為2.4億元、3456萬元、2.9億元和1.2億元;對協商過三種以上產品的愛三、三菱電機和三葉,以及提議專門針對中國市場召開出口市場會議的捷太格特,處罰上一年度銷售額的8%,分別為2976萬元、4488萬元、4072萬元和1.09億元。
■日企表態接受處罰將會整改
面對發改委的處罰,8月20日,涉案的12家日本汽車零部件企業陸續在其官網上發布了公告。同日,記者也致電涉案企業了解它們對發改委此次反壟斷處罰的態度。通過調查,大部分企業都表現出承認錯誤并樂于配合調查的態度,但在具體整改行動方面沒有給出明確答復。
采訪中,三菱電機表示尚未收到有關反壟斷處罰的信息,所以不方便表態。ntn告訴記者負責這方面業務的人員正出差日本,但ntn已在19日發布公告稱接受處罰,并全力配合發改委進行汽車軸承業務調查,采取多種措施確保遵守中國反壟斷法,未來將進一步披露罰款對公司業績造成的影響。
電裝方面向記者表示,將在全力配合發改委反壟斷調查的同時,迅速制定改善措施,也將在進一步加強反壟斷法普及和教育的同時,實施更加細致的守法監察措施,并加強對自身經營行為的合規性審查。
精工、矢崎、三葉、古河電工在公告中表達了歉意并愿意接受處罰,會在公司內部進行徹底調查,對員工進行反壟斷教育,遵守企業倫理和社會規范,并在經營過程中奉行合規性的經營行為。
捷太格特相關人員告訴記者,在2011年被曝出壟斷之后,捷太格特成立了專門的企業倫理辦公室,加強企業倫理的對應工作。&ldquo捷太格特會對相關銷售體制再次調查整改,消除不合理的地方,希望今后不會出現這樣的事情。&rdquo這位工作人員表示。
雖然涉案的12家日本零部件企業在采訪過程中積極表態,但正如陳榮章所說,能否真正改變壟斷局勢還需做出具體行動,這樣才反得有意義、罰得有意義。本報會繼續關注這12家日本零部件企業對此次處罰的后續應對行為。
來源:蓋世汽車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