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濟南訊(記者 金淼)工程機械車輛監管難,買保險難,存在大量安全隱患的問題,一直都困擾著廣大工程機械車輛業主和建設工地施工人員。2017年濟南市各區縣都分別成立工程機械管理服務中心,對工程機械車輛進行掛牌登記并幫助車輛業主購買保險,對操作人員進行上崗技術培訓,得到廣大業主的一直好評。經過半年努力,工程車輛的掛牌登記工作已初見成效。
據了解,濟南市全市共有近10萬輛工程機械車輛,在使用過程中流動性強、工作周期短,工作時間和場所無規律可循,作業環境差,存在大量安全隱患。由于監管職能交叉,工程機械安全生產主體難以落實,行業普遍存在身份識別難、培訓辦證難、加入保險難,被盜被搶又存在法律維權難,廣大工程機械從業人員強烈呼吁盡快規范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開展工程機械安全信息普查和從業人員安全教育培訓工作,是落實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建立全國工程機械安全信息數據庫的重要落腳點。為此,濟南市各區縣工程機械管理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3人一組深入各大施工工地,對工程機械車輛業主進行安全教育,現場完成車輛的登記和掛牌工作,及不耽誤施工還能對現場工作車輛存在的安全隱患跟操作人員一一進行溝通。
記者了解到,全省約300萬工程機械從業人員,大部分沒有經過正規系統的安全生產教育培訓,安全生產意識淡薄,缺乏自救互救常識,沒有應急救援預案。據調查,沒有參加過崗前安全生產教育培訓的約占90%。因操作不當造成的碰觸高壓線、挖斷地下管線等安全事故尤為突出。
因此,開展工程機械領域安全信息普查,全面落實工程機械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強化工程機械操作人員安全教育培訓,推行工程機械領域安全生產責任險,實施工程機械達標排放,逐步建立和完善工程機械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體系尤為重要。
濟南市歷下區工程機械管理服務中心副主任閆宗剛告訴記者,工程機械管理服務中心現階段的首要任務就是對工程機械進行編號登記,建立數據庫,建立一機一牌一檔的身份識別系統,明確事故責任追究,保護受害人權益。同時,建立工程機械社會化應急救援隊伍協助政府組好自然災害、安全生產事故等突發事件應對工作。
特別提醒:
普查登記的范圍:采取自愿方式,將工程機械納入安全生產信息數據庫和從業人員持證上崗查詢系統。
1、挖掘機械(挖掘機、挖掘裝載機、斗輪挖掘機等);
2、鏟土機械(推土機、裝載機、鏟運機、平地機等);
3、綜合機械(非廠內叉車、堆垛機、夾裝機等);
4、壓實機械(壓路機、夯實機械、振動機等);
5、路面機械(攤鋪機、拌和設備、路機、養護機械等);
6、樁工機械(打樁錘、壓樁機、鉆孔機、旋挖機械等);
7、混凝土機械(混凝土泵車、混凝土制品機械等);
8、鑿巖機械(鑿巖機、破碎機、鉆機等)
9、起重機械(汽車吊、小型起重機等,特種設備除外);
10、非道路車輛(非道路工業車輛、非道路工程車輛等)。
來源:大眾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