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數據表明,2013年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達到10333家,其中外資及港澳臺投資企業占比接近1/4,而這1/4企業則占到當年汽車零部件銷售總額的3/4.
&ldquo零部件采購體系一直都是汽車行業最為隱秘的利益鏈,占到整車成本的70%左右&rdquo,汽車行業分析師賈新光表示,幾乎所有的車企都是采用零部件外包方式來降低成本,從而爭取更多的利潤空間。
最近深圳的甄先生覺得很煩惱,因為他在德國原廠洽購的保時捷卡宴居然沒辦法運進中國使用,&ldquo把關稅、檢疫全部交齊了也不行,因為保時捷只允許它在中國的授權經銷商出售汽油版的卡宴,其他任何個人和貿易公司都不允許進口這樣的車。&rdquo
&ldquo國內卡宴賣這么貴,不保護下怎么賣呢。&rdquo一家混合高檔車經銷商向南都記者表示。&ldquo你要是自己去買臺柴油版、混合動力版,都是可以通過貿易公司合法進入中國的,但是汽油版,呵呵。&rdquo今年7月2日,中國商務部根據《反壟斷法》,對豐田混合動力關鍵零部件企業的申報做出了附加限制性條件的批準。&ldquo反壟斷&rdquo開始席卷汽車業。截至上周,已有逾千家的中外車企被披露正接受中國政府的反壟斷調查,涉及了從整車制造商、零部件供應商到經銷商的整條產業鏈。
整車、零部件價格虛高
今年4月,網上開始流傳一則消息,把一輛奔馳拆散了,全部零件的價格加起來相當于原車的12倍。&ldquo原來國內奔馳配件的定價如此之貴!&rdquo這是很多車主聽到這一消息后共同的驚嘆。
而這則數據的來源是今年4月,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公布的數據,北京奔馳c級某車型的零整比(即汽車所有零配件價格之和與其售價之比)為1273%.通常,國際上汽車&ldquo零整比&rdquo為300%,即整車的零部件分拆單獨銷售等于整車售價的3倍,而在中國相關機構的調查中卻發現18個豪車和大眾品牌車型中,10款零整比超過400%,最高的北京奔馳c級零整比高達整車的12倍。
如果說上述的數字只是車主們在茶余飯后的一聲感嘆,今年6月,國家發改委、商務部以及工商總局聯合推進的對包括汽車在內的多領域壟斷行為的調查,讓汽車商驚出了一身冷汗&mdash&mdash&mdash多家進口豪華車制造商開始了一輪&ldquo爭取主動&rdquo的降價。
7月25日,捷豹路虎中國宣布對旗下路虎攬勝加長版5.0v8、路虎攬勝運動版5.0v8以及捷豹f-type敞篷版三款車型降價,從今年8月1日起,這些車型廠商指導價將平均下調20萬元。幅度最大的為攬勝加長版5.0v8sc巔峰版,從359.8萬元降至329.8萬元,下調幅度達到30萬元或8.3%.另外,捷豹路虎還在制定針對經銷商及已購車主的補償政策。
7月26日,一汽-大眾奧迪宣布,涉及旗下所有國產車型,從8月1日起主動下調國產車型上萬種原裝備件價格,平均降幅達20%.奧迪a6ltfsi舒適型2.0升tfsi發動機降價22%,multitronic無級/手動一體式變速箱降價38%,車身總成降價16%,abs單元降價25%.這使得零整比明顯下調,例如奧迪a6l從411%降至291%.
繼7月1日降低售后保養價格后,8月3日,北京奔馳宣布,從9月1日起主動調整部分維修配件的價格,調整將涵蓋奔馳全系車型,范圍超過1萬個配件。北京梅賽德斯-奔馳銷售服務有限公司售后服務執行副總裁南迪向南都記者表示,&ldquo通過此次調整,部分維修配件價格平均下調15%,進一步降低了客戶使用車輛的成本。&rdquo
隨后8月5日,克萊斯勒宣布調整部分產品及零配件價格,產品最高降幅6.5萬元,145種零配件價格將下調20%.
緊接著8月7日,寶馬亦宣布從8月11日開始進一步下調零部件批發價格,計劃將2000余件產品價格下降達20%.今年前7個月寶馬已將3300余件原廠零部件產品的批發價格平均下調15%,這是第二次降價。
而在8月20日,在國家發改委對12家日本零部件和軸承企業開出12億元罰單后,豐田旗下高端品牌雷克薩斯也宣布將下調部分零部件價格,調價共涉及約1.5萬件零部件,平均降幅達26%.其中,散熱器總成下調35%,發動機總成、自動變速箱總成下調30%,空氣囊總成下調25%.
而在此之前,包括廣汽本田、廣汽豐田等在內的合資品牌,也一應下調了部件價格。沒有生產線的調整、沒有稅率的改變,卻主動&ldquo應聲&rdquo下調了整車和零部件的價格,屬于什么樣的經營思維?對于&ldquo主動&rdquo調價,用雷克薩斯中國負責人的話來說是,&ldquo我們將嚴格遵守中國法律法規,不斷完善經營行為。&rdquo
而對于已經購車的消費者來說,至此才算弄明白,因為整車制造商對于車價的控制、對于原廠零部件供應的嚴格控制,造成了中國市場上長期進口車價格虛高、零部件價格虛高,并進而影響了自己的利益。
經銷商價格壟斷
僅僅只有廠家定價是無法構成合圍式的區域價格壟斷的。這在奧迪、寶馬等高檔車商已經&ldquo被調查&rdquo的區域內得到了證明。
今年7月,上海及湖北的工商局分別宣布,克萊斯勒、奧迪及寶馬品牌在上述兩區域分別涉嫌壟斷行為。
8月6日,國家發改委秘書長李樸民明確表示,上海發改委對克萊斯勒、湖北物價局對奧迪的調查已經接近尾聲,兩家企業存在壟斷行為,近期將接受處罰。及至8月13日,湖北武漢4家寶馬經銷商因協商統一收取pdi檢測費(指因新車從生產廠到達經銷商處經歷了運輸路途和長時間的停放,為了保證新車的安全性和原廠性能而開展的一項檢查)存在壟斷行為,被罰合計162萬元。這成為了此番對汽車領域開展反壟斷調查以來開出的第一張罰單。寶馬中國對湖北4家經銷商受罰回應稱,寶馬已于8月1日提交給了中國消費者協會相關文件,寶馬在華并未向經銷商收取或者要求經銷商向消費者收取pdi檢測費,此事確屬經銷商單方面行為。
而8月7日,湖北省11家奧迪經銷商高管集體赴京,與一汽-大眾奧迪的代表共同接受發改委約談,則將本次反壟斷調查進一步推向高潮。
事實上,奧迪在湖北涉嫌違法反壟斷起源于奧迪與當地保險公司之間的博弈。武漢是全國為數不多的實行&ldquo新車共保&rdquo的城市(即共保中心為新車主分配投保公司)。武漢的&ldquo新車共保&rdquo中心成立于2003年6月28日,是武漢地區經營車險業務的四大財險公司&mdash&mdash&mdash人保湖北分公司、太平洋財產保險武漢分公司、平安財產保險武漢分公司和天安保險武漢分公司,在湖北省保險行業協會牽頭下組建的一家經營新車保險服務的機構。而為了對抗保險公司組成的&ldquo強勢&rdquo聯盟,2014年初,奧迪在湖北當地的11家經銷商簽訂了售后工時費和配件價格的同盟,對保險理賠限定了最低價格。
奧迪湖北大區與當地經銷商與保險協會的博弈,最終影響到了消費者的權益,一位當地消費者由于維修奧迪車不能得到保險公司的理賠,而將保險公司告上法庭,而保險公司隨后又將奧迪經銷商告上法庭,隨后湖北省物價局介入,揭開了本次反壟斷調查的大幕。
根據我國《反壟斷法》第四十六條和第四十七條,經營者達成并實施壟斷協議或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均將由反壟斷執法機構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并處以一年度銷售額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罰款。
而此次,發改委為一汽-大眾奧迪開出的罰單就將以該品牌在湖北境內2013年的銷售額為標的,處以1%-10%的罰款。同時,還將對奧迪湖北11家經銷商開出約3000萬至4000萬的罰單。而在此之前,湖北物價局也已就寶馬品牌向車主收取pdi費用(售前檢測費)向其位于武漢的4家經銷店開出了罰單。
&ldquo汽車經銷商和保險公司在車險上無法達成一致的情況經常出現&rdquo,北京某豪車4s店相關負責人稱。對經銷商而言,售后利潤已經成為4s店主要的利潤來源,而對保險公司來說,降低理賠業務中的維修材料和工時費同樣是保證其車險盈利的關鍵。
來自保監會的數據顯示,2014年上半年,車險綜合成本率已高達99%,逼近全行業虧損的臨界點。這導致保險公司與車企的矛盾再度升級。今年4月,中國保險行業協會聯合中國汽車維修協會首次披露了18種常見車型的整車配件零整比,畸高的汽車零配件價格引發眾怒,也點燃了此次汽車反壟斷的戰火。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李萬里表示,針對汽車零部件行業的反壟斷并不應就此結束,反壟斷調查是調整政府和市場關系的契機。事實上,這只是發改委主導的本輪汽車反壟斷調查的第一張罰單。調查顯示,除了上述壟斷方式,在我國汽車市場內,還存在車企主導的一種壟斷模式。這些在市場上占有支配地位的車企,往往會建立起自己控制的配件、物流系統,不少汽車配件企業無法自由營銷,因此,打破現有整車銷售價格、售后零部件價格體系,將售價高以及維修成本高的問題從根本上解決,是此次反壟斷行動的主要目的。發改委反壟斷局二處處長徐新宇也表示,這種縱向壟斷將是下一階段反壟斷的重點,&ldquo上游的車企可以說對配件有一個嚴厲的控制,這種4s店的營銷模式導致配件不能自由流通,它的價格、產銷區域也都是被嚴格控制的,對于這種壟斷行為,我們也會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絕不手軟。&rdquo
零部件壟斷
如果說,打破區域定價、或是整車定價,是面向個人市場的。那么打破零部件壟斷,對于整個汽車行業進步,則意義更加重大。
8月20日,因主要涉嫌串通競標和協商漲價等&ldquo橫向壟斷&rdquo行為,國家發改委向日本精工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