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由國家衛生計生委與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舉行的推進國產醫療設備發展應用會議上,國產醫療設備升級再次成為焦點議題。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表示,為推動國產醫療設備產業發展,將建立主動使用國產醫療設備激勵機制。國家衛生計生委主任李斌表示,將重點推動三甲醫院應用國產醫療設備。
業內專家認為,這是扶持國產醫療器械的一大重要標志,對國產醫療器械上市公司是個重大機遇。
國產醫療設備機遇來臨
據介紹,推動國產醫療設備發展應用,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降低醫療成本的迫切要求。醫療設備產業是健康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涉及領域廣、產業鏈長,拉動經濟和吸納就業的作用非常顯著。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啟動以來,中央財政累計投入1600多億元,加強衛生計生服務體系建設,醫療設備需求和市場不斷擴大。國產醫療設備企業要緊緊抓住歷史機遇,做大做強。
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協會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我國醫療器械產業表現出區域發展態勢良好、研發投入增加、進口增速強于出口、仍未主導高端市場、整體處于中下水平共五大特點。國內醫療器械產業聚集區和制造業發展帶呈現出明顯的地域特點,逐漸形成自己的強項。
目前我國醫療器械市場增長迅速,已成為繼美國和日本后世界第三大醫療器械市場,我國已經成為帶動全球市場增加的主要區域。今后幾年,如果一直保持現在的發展速度,我國將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醫療器械市場。
此外,醫療器械與藥品是醫療的兩大重要手段,發達國家這兩者的銷售額比例較為接近,而我國醫療器械銷售額大約是藥品銷售額的1/3,可見我國醫療器械市場潛力巨大。我國醫療器械市場活躍,國家政策的導向和國內醫療衛生機構裝備的更新換代需求,使中國成為了巨大的醫療器械消費市場。在市場需求的刺激和中國經濟持續穩定發展背景下,我國的醫療器械產業發展迅速。在整個醫藥行業中的重要地位越發凸顯,正遵循著發達國家逐步&ldquo重器械、輕藥品&rdquo的發展路徑穩步發展。
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統計,2012年全國規模上企業醫療器械產值為1398.6億元;根據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協會推算,該產業產值超過3000億元。另據保守估計,到2015年醫療器械產值將達到4500-5000億元。
根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統計,截至2012年年底,生產企業15348家(一類4370家,二類8414家,三類2564家)。其中,國家重點監管企業829家,省重點監管企業1175家。
區域發展態勢良好
隨著我國醫療器械產業的發展,全國已形成了幾個醫療器械產業聚集區和制造業發展帶,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及京津環渤海灣三大區域成為我國三大醫療器械產業聚集區。據不完全統計,三大區域醫療器械總產值之和及銷售額之和均占全國總量的80%以上。因為本身所具有的條件不同,這三大產業聚集區又呈現出明顯的地域特點。
以深圳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包括珠海、廣州等地),研發生產綜合性高科技醫療器械產品是其強項,主要產品有監護設備、超聲診斷、mri等醫學影像設備和伽瑪刀、x刀等大型立體定向放療設備、腫瘤熱療設備等,直接反映著現代醫療器械的新技術。深圳醫療器械對外出口發展很快,區域生產總產值以超過30%的速度遞增。深圳的工業優勢在于電子、計算機、通訊、機電一體化等領域,而現代醫療器械的發展正是綜合了這些領域的高新技術成果,從而產生集約化優勢,再加上深圳的優惠政策、機制、市場等因素的激勵和培植,使醫療器械產業在深圳得以蓬勃發展。
近幾年來以北京為中心的環渤海灣地區(含天津、遼寧、山東)醫療器械發展勢頭迅猛,一個包括dr、mri、數字超聲、加速器、計算機導航定位醫用設備、呼吸麻醉機、骨科器材和心血管器材生產企業群正在形成。一批中小企業迅速崛起,這些企業成立不過幾年的時間,但產值已經接近甚至超過億元。他們借助政府的關注以及本身所具有的科技能力,更傾向于數字化醫療設備這一領域,雖然在市場中表現出的力量目前還不十分突出和強大,但勢頭強勁,潛力巨大。
上海具有深厚的工業基礎,無論是產品還是技術,上海都是我國醫療器械行業的領頭羊。以上海為中心的長江三角洲地區(含江、浙)是我國醫療器械三大產業群之一,這一地區的特點是產業發展迅速、中小企業活躍、地區特色明顯,其一次性醫療器械和耗材的國內市場占有率超過一半。除此之外,還有像蘇州的眼科設備、無錫的醫用超聲、南京的微波、射頻腫瘤熱療、寧波的mri以及上海的綜合實力,相對而言都是比較突出的。
此外,以重慶為中心的成渝地區,以武漢為中心的華中地區也是新興的、以生物醫學材料和植入器械及組織工程為特色的地區。
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我國醫療器械產業已經取得了長足進步,涌現了深圳邁瑞、山東新華等一批骨干企業,可以生產47個大門類、3500多個品種、12000余種規格的產品,能夠滿足我國疾病診治基本需求。
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著較大的差距,主要表現在:首先,我國醫療器械產業的規模不斷擴大,但與世界醫療器械強國相比,產業規模依然很小,僅占世界市場份額的7%,遠不能滿足13億人口的需求。其次我國醫療器械的技術和產品創新能力仍然不足,生產企業占90%以上,研發公司少,原創技術與原創產品較少,雖然專利數量增加較快,但核心專利數量較少,產品研發水平相對較低,中低端產品多,關鍵零部件依賴進口,高端產品仍以仿制、改進為主,原創產品幾乎沒有。目前我國醫療器械產業已基本形成了多學科交叉的研究開發體系,已開始進入以中檔產品為主向高檔產品發展,由小變大、由弱變強的新階段。但是,高檔產品的核心技術基本上為國外大公司所控制。目前我國整體醫藥行業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重為1-2%(醫療器械為3%),而國外的平均水平為15-18%(醫療器械為15%以上)。經費投入的嚴重不足使得我國在創新性醫療器械的研究與開發上遠遠落后于國外,導致企業規模偏小,進一步導致企業同質化惡性競爭。
據了解,我國醫療器械企業的創新能力有所增強,但技術創新及成果轉化能力薄弱。關鍵零部件依賴進口,高端產品仍以仿制、改進為主。高端醫療設備市場仍然被發達國家所壟斷,目前市場上的高端產品,如ct、mri等高端醫學影像產品還是來自美國、日本等少數幾個發達國家。他們掌握著先進的技術,是全球醫療器械產業發展的引領者。不過,業界對我國高端醫療設備產業前景普遍看好,因為國內市場潛力巨大,目前我國在一些領域的科學與工程研究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再者,世界醫療器械前沿產業起步也僅10余年,我國極有希望接近和趕上國際水平。
目前國家已經加大了對醫療器械研發的投入。業內認為,國內醫療器械行業只有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充分整合社會資源,以群體優勢帶動產業發展,才有可能更好地能向國際水平靠近,獲得更快速的發展。
來源: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