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經濟學人》周刊8月7日刊文稱,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導體市場。中國半導體產業雖然在現階段基礎較為薄弱,但終有一天會稱雄全球。原因是,中國國內需求世界第一,這對生產是利好因素。特別是在制定半導體相關標準方面,高需求國家的意向發揮著很大的影響力,因此在標準制定方面中國有望確保主導權。
文章稱,中國市場過于龐大,幾乎所有國家都無法無視中國的標準。
文章稱,半導體業界根深蒂固的觀念是,半導體制造要求掌握個至700個生產工程的相關知識技術,而在短時間內獲得相關技術是很難的。半導體線路可以說是知識產權的集合,在沒有獲得專利許可的情況下大規模生產半導體線路被認為是不可能的。
文章稱,為最快獲得專利,其中一個方法是收購企業。然而,近年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以安全保障為由,阻止中國企業收購美國半導體企業。
文章認為,半導體業界的實際情況是技術可以隨人走。過去,韓國企業從日本電機制造商挖走半導體工程師,從而掌握了技術。韓國企業能做的中國企業也可以做到。如果有人知道線路設計技術,則花上時間就可以解決專利問題。
文章稱,歐洲也在與中國聯手。世界上最尖端技術的半導體曾經來自美國英特爾公司,如今是來自歐洲。
文章稱,在特定半導體產品方面,中國獨立開發的半導體技術已經發展到高于美國之上的水平。
來源:參考消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