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環保法》25年磨一劍,加大了政府、行業協會、企業事業單位各方面的法律責任。本已深陷產能過剩漩渦的鋼鐵企業,再次感受到來自環境保護以及法律風險方面的巨大壓力。那么,對于新《環保法》的實施,鋼鐵企業將如何應對?近日,包括寶鋼、鞍鋼、本鋼等多家鋼鐵企業的相關負責人,以及來自行業協會的領導、專家齊聚北京,在鋼鐵企業法定代表人新《環保法》實施高端論壇上,共同對新《環保法》的實施給鋼鐵企業帶來責任、挑戰和機遇進行了探討。
貫徹新法建設綠色鋼廠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黨委書記兼副會長劉振江指出,新《環保法》將促使鋼鐵企業向綠色鋼廠發展。他表示:&ldquo在鋼廠搬遷的問題上,城市是要傷筋動骨的。例如包頭和攀枝花,以及再早的鞍山和本溪,都是因鋼廠的興建而興起了一座城市。對于這樣的城市,無論是對于就業、稅收,還是其他方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從地區的環保方面來看,重點還是要建設綠色鋼廠。&rdquo
劉振江表示:&ldquo新《環保法》的貫徹可以促進整個行業的整體質量提升。如今,環保是個短板,但在&lsquo共榮共存,共融發展&rsquo的理念下,鋼鐵企業經過長期堅持,經過10多年的努力,就會很有希望。&rdquo
寶鋼集團副總經理崔健也認為,都市型鋼廠是鋼鐵企業發展的趨勢。他表示:&ldquo鋼廠現在都是被居民區包圍著,從500萬噸到1000萬噸以上的鋼鐵企業就是一個中小城市,鋼廠搬到哪里都會形成一座城市。那么,朝著都市型鋼廠發展一定是趨勢。所以,企業還是要老老實實把環保搞好。鋼鐵廠具有戰略功能、材料功能、二次能源轉化功能和消納社會廢棄物功能。特別是二次能源轉化功能和消納社會廢棄物功能,甚至可以做成產業。比如,鋼廠將優質的水和氣以有競爭力的價格供給社會,同時又可以消納廢棄物。在環保高壓的情況下,我們還是要以積極的心態讓社會接納我們鋼鐵企業。&rdquo
據崔健介紹,寶鋼很早就提出了環境經營,主動向社會發布社會責任報告。他認為:&ldquo鋼鐵企業和社區一起溝通,這是一個積極可為的趨勢。&rdquo
&ldquo鋼鐵業應該在更大程度上考慮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比如,鋼廠生產出的堿性的物質需要消納,而化工廠又是一個酸性物質排放的工廠,酸堿可以中和。物質是不滅的,除塵下來的東西,排出來的東西,怎樣高效地利用起來,其實還是鋼鐵企業的問題。&rdquo崔健表示。
增強意識防范環保法律風險
鞍鋼集團公司副總經理陳平認為:&ldquo新《環保法》實施以后,在環保方面,企業要力治,行業要搭臺,國家要支持,政府要監管。這樣,企業才能在新《環保法》實施過程中規避法律風險。&rdquo
山鋼集團萊鋼公司副總經理董立志結合萊鋼的法制建設闡述了他對新《環保法》的理解。他表示:&ldquo新《環保法》給企業負責人帶來的法律責任是非常重的。在司法實踐方面,5種形式下,新《環保法》可以對企業負責人進行行政處罰。其中,2種是&lsquo讓你停,你不停的&rsquo(&lsquo未批先建&rsquo和違法排污不停排),3種是逃避監管責任的(私排、私設暗管,偽造數據,不正常使用環保設施)。這5種情形下,企業負責人都有可能被拘留,要引起高度警醒。如果鋼鐵企業的負責人被拘留了,那么給企業帶來的聲譽風險也是巨大的。&rdquo
&ldquo另外,新《環保法》第69條有一個銜接性的表述,適用于刑法的338條。對于嚴重污染環境(14種情形)和情節特別嚴重(11種情形)這兩類情況,按程度處以3年以下或者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這會對企業和企業負責人帶來致命的后果。企業和企業負責人必須防范和應對這樣的法律風險。&rdquo董立志說。
據董立志介紹,今年4月1日,萊鋼啟動了法治萊鋼建設,把環保法律風險以及企業和領導人的法律風險防范,納入到法治萊鋼的整體建設中來。萊鋼將在干部職工的法律思維、領導干部的決策,企業的管理、生產、經營、發展、改革、全面保障等方面實現法治化。
&ldquo為了讓干部職工更好地理解、執行這6個層面的法治化,我們提出了思維想法、決策問法、管理靠法、運營依法、發展用法、保障有法、法商融合、法治文化8個理念。新《環保法》如何實施、建設和防范法律風險,也要從這8個層面進行實踐。例如,思維層面上,強化企業領導人的法律意識和法律思維、底線意識和底線思維;決策方面,把環保風險評估納入決策風險評估里面去;管理方面,把新《環保法》行政拘留的5種情形和刑事責任的25種情形內化到公司內部管理規定、崗位職責和流程中。&rdquo董立志說。
壓力巨大以積極的心態應對挑戰
對于企業面臨的壓力,一些企業表示,大型鋼鐵企業對國家發展都作出過很大的貢獻。前幾年,這些老企業在環保方面投入了很多。但是,按照新《環保法》的要求,企業在環保方面需要更多的投入。在目前的鋼鐵市場形勢下,要求企業在短時間之內,自己完全解決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確實很難,國家應該從多方面、多渠道給予支持。
一些企業還反映了現實存在的問題。比如,企業按照原環保標準購置的設備,剛剛運行了2~3年,現在卻達不到新標準的要求了,不可避免會給企業帶來資產損失。這些企業建議,國家應像電廠脫硫一樣,給予定向、專項的資金支持。
還有一些企業,則呼吁盡快構建公平的競爭環境。如在低迷的鋼材市場條件下,一樣的鋼材價格,不上環保設施的企業能有盈利,而上了很多環保設施的企業卻要虧損。
當前,鋼鐵企業普遍面臨融資難的問題,投資購置環保設備所需資金成本高昂。一些企業表示,錢從哪里來?有錢了怎么辦?這些都是需要政府部門和企業共同考慮的問題。
此外,對于節能環保技術裝備研發的問題,一些企業提出,某些環保領域還沒有成熟的環保技術,但是標準已經劃下了限制。因此,要在環保技術和環保設備上盡快實現國產化,適應國內鋼鐵企業的需求。同時,可以通過產業聯合進行研發,共享研發成果。
盡管面臨這樣那樣的壓力,企業人士紛紛表示,新《環保法》對鋼鐵企業來說,是挑戰,也是倒逼企業轉型升級的機遇。對此,崔健表示:&ldquo新《環保法》的推出是一個必然的趨勢。企業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主體,依法經營一定是趨勢。新《環保法》以及其他政策會在中國去產能化的過程當中產生重要影響,就是要靠市場化的機制、市場化的手段,把一部分企業逼上去。鋼鐵企業應該以更加樂觀、積極的心態加以應對。&rdquo
來源:中國冶金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