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日經亞洲評論》網站9月17日發表題為《中國反壟斷運動并不像看起來那么“排外”》的文章。文章稱,中國的反壟斷機構最近幾個月特別活躍,對包括微軟、埃森哲和奔馳在內的跨國公司進行了曝光度很高的“突襲”。
隨著中國向全世界發出正加大反壟斷執法力度的強烈信號,其他外國公司也因違反反壟斷法規而被處以罰款,不少公司仍在接受調查。盡管李克強總理向9月9日參加第八屆夏季達沃斯論壇的商界領袖們保證中國對中外企業一視同仁,但歐洲和美國的商會堅稱其會員正受到不公正對待。
國際媒體對最近案件的關注肯定給人留下了這樣的印象:外國公司正受到中國當局的嚴密審查。不過,情況未必是這樣。
最近被報道的調查活動包括嬰兒配方奶粉生產商、汽車零部件和轎車制造商、眼鏡和隱形眼鏡品牌被控價格操縱,而針對微軟、高通和利樂是否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調查也在進行中。早前,國家發改委收到美國交互數字公司的整改承諾,這家無線技術公司承諾改變自己在中國的定價機制。
至少在汽車行業,在華運營的基本規則決定了當局無法只針對外資機構。根據相關法規,要在中國境內運營,外國汽車制造商須與一家國內公司組建合資企業。因此,對一家外國汽車公司展開調查也要調查其國內合作伙伴。對汽車部門展開的調查也贏得了歐洲汽車零部件制造商的支持,它們和中國監管機構一樣,認為汽車制造商在中國提高零部件和售后服務價格。
說到技術公司,最近的報道表明,對微軟的調查和對其辦公室的突襲側重于該公司將其網絡瀏覽器和媒體播放器與操作系統捆綁銷售的情況。過去,微軟也曾面臨美國和歐洲當局同一性質的調查。盡管這些調查早已塵埃落定,但中國現在瞄準微軟或許與它是外國公司毫無關系,更多是與微軟龐大的國際市場份額吸引了全世界反壟斷機構的注意力有關。
中國當局正在調查全球反壟斷機構調查過的行業這一事實,將反駁他們不公正地審查外國公司的說法。
文章稱,中國監管機構歷來傾向于密切關注會直接影響消費者的部門。例如,2008年中國的反壟斷法出臺后,首批調查對象之一就是方便面制造商組成卡特爾一事。早期的另一裁決是,當局認定聯合利華提前宣布漲價意圖引發了家庭用品搶購潮。
最近的調查符合這一主題。當局的最新目標——嬰兒配方奶粉生產商、汽車行業、眼鏡和隱形眼鏡生產商——都是關系到普通人的消費品行業。
因此,中國針對的是消費品生產商而非專門針對外國公司的可能性更高。任何調查汽車或技術部門相關業務的活動都必定會把外國制造商牽扯進來,因為本土企業在這些行業的份額仍比較有限。
處罰外國公司還有助于政府樹立積極執法、確保消費者獲益的形象。
消費部門涵蓋許多行業,很難預測哪些尤其容易受反壟斷執法影響。此外,中國的許多部門仍處于依法壟斷或受價格監控的國有企業的支配下。
文章認為,避開中國反壟斷機構的關注的最佳辦法是,確保合規政策包含消減中方特有顧慮的管控措施,避免進行可能會被中國監管機構視為反競爭的活動。總的來說,在華運營的公司應定期審查反壟斷政策,培訓雇員掌握這些政策,開展審計確保合規??偛客菩械恼咭獓兰幼袷兀@一點尤其重要。
來源:參考消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