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8日,交通運輸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工商總局、國家質檢總局、中國保監會等10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促進汽車維修業轉型升級、提升服務質量的指導意見》,明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
《意見》明確提出了“允許授權配件經銷企業、授權維修企業向非授權維修企業或終端用戶轉售原廠配件”、“汽車生產企業要向授權維修企業和獨立經營者公開汽車維修技術資料”等打破汽車零部件渠道壟斷的相關要求,并且鼓勵“充分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手段創新機制和模式”。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秘書長羅磊對新浪汽車表示,《指導意見》在6月份已經提出了初稿,這次正式出臺,表明十部委在此問題上達成了一致共識,無論是流通領域、還是保險、質檢、工商部門都不再持有異議,下一步就是等待明年1月1日文件正式落實。
羅磊認為,意見最關鍵的一點在于明確了“明年起汽車生產企業要向授權維修企業和獨立經營者公開汽車維修技術資料”,如果維修技術不公開,意味著具體操作環節無法展開,具體落實也就無從談起。第二點在于打破了過去零部件的渠道壟斷,汽車售后體系將進入新的時代,獨立維修企業將獲得巨大的成長空間。
對于《指導意見》中提到的“充分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手段,創新機制和模式”,羅磊表示,國家過去對于零部件網上銷售這一領域管理比較模糊,此次正式給予了明確態度,未來消費者通過淘寶等網絡平臺購買原廠零部件成為可能。
交通運輸部黨組成員兼運輸司司長劉小明則認為,近年來,移動互聯網、大數據和云計算等技術日新月異,物流與供應鏈管理技術迅速發展,電子商務模式不斷創新,在線支付等互聯網金融手段日漸普及,有效降低了社會交易成本。汽車配件電商、線上線下互動式維修服務、遠程診斷服務已展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和潛力,為配件流通和維修經營模式的創新、融合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注入了新的動力。
《意見》同時提出了堅持市場主體“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的原則,劉小明對此表示,新規定將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汽車生產企業所授權4s店在新車保修期間濫用汽車保修條款、侵害消費者權益的慣用做法,充分保障了汽車消費者的維修選擇權和汽車保修權利。
此外,在國務院及各部門正式出臺法規政策文件中,《意見》首次全面提出“汽車后市場”概念,明確了維修業在后市場中的作用和地位。首次提出汽車維修“同質配件”概念,消除了對非原廠配件的歧視性認識,這將有利于引導汽車配件產業健康發展,豐富維修配件市場供給,增強配件流通渠道透明度,為消費者提供多元化選擇。
對于技術資料壟斷問題,《意見》要求汽車生產企業和進口汽車銷售企業,要以可用的信息形式、便利的信息途徑、合理的信息價格,在規定的時間內,向各類維修企業和相關經營者公開維修技術資料。對逾期未公布的,要撤銷相關資格。
來源:新浪汽車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