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布昨天在市第一人民醫院鐘樓院區
附近的月季路和丁香路上看到
路邊的路燈桿
和市區其他的路燈并不一樣
每一根都“身兼數職”
有的加載了信號燈
有的安裝了監控頭
還有的即將安裝指示牌
據了解,這是市城鄉建設局實施的“多功能燈桿”項目,將路燈、指示牌、監控頭、信號燈等多種道路桿線進行了整合。
“市照明管理處技術科科長胡彥介紹,為滿足不同的城市功能,當前城市道路上各種桿線林立,路燈、路牌、監控頭、信號燈等各種桿線不僅使得道路景觀雜亂無章,也造成城市建設成本的浪費。為避免這種現象,我市在建設月季路和丁香路這兩條道路時,首次實施“多桿合一”的試點,率先將道路照明、交通標志標牌、交通信號設施、監控設施等交通管理設施桿與路燈桿全面整合。”
多功能燈桿集合了路燈、指示牌、監控頭、信號燈等多種功能。
首次試點的兩條道路上,共安裝了66根多功能燈桿,目前不僅已經整合交通設施桿的功能,由于已經在地下預留了電信、移動、公交等多個部門的管線或管位,今后還可以開通wifi、微基站等功能,助力智慧城市建設。
據悉,首次試點顯示,多功能燈桿可使路面桿件減少35%,大大提升道路景觀整潔度;同時節約鋼材約39%,有效降低建設成本。
另外,此次多功能桿運用了可替換式挑臂的燈桿,可以根據路旁綠化的生長情況更換路燈挑臂,避免以前綠化遮擋路燈的情況;檢修門內設搭鏈,可有效實現防盜;并使用窄帶物聯網單燈控制技術和led光源,實現了綠色照明與智慧照明。
一直以來
常州的路燈照明都成績斐然
1905年,常州有了最早的煤油路燈; 1914年,煤油路燈向電燈升級; 1951年底,常州路燈由人工逐一啟閉的操作改為自動控制時間開關…… 常州雖自清朝末期有了第一盞煤油路燈后,一直沒有專司照明管理機構。直到1966年9月25日,常州成立路燈管理所,專門負責城市照明的規劃、建設和管理。
如今,常州的不少照明工程,獲得了不少大獎呢。
● 高架道路一、二期照明工程,榮獲全國市政工程最高獎“金杯獎”;
● 中吳大道、新機場路等18項道路照明工程獲江蘇省優質市政示范工程稱號;
● 紫荊公園景觀塔獲中照獎一等獎;
● 紅梅公園景觀照明工程獲得中照獎二等獎;
● 三河三園與一路兩區景觀照明工程獲得中照獎三等獎
華燈初上時分,當馬路上的路燈、樓宇間的燈帶、綠化帶里的景觀燈紛紛亮起時,無論是公園、馬路、高架、綠化帶或是運河,在各種燈光的襯托下的常州,呈現出和白天截然不同的美麗。
來源:荔枝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