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修業指導意見”有三點突破、四重意義
——交通部黨組成員兼運輸司司長劉小明深度解讀“指導意見”
【主持人】今天我們邀請交通運輸部黨組成員兼運輸司司長劉小明就十部委聯合印發的《關于促進汽車維修業轉型升級提升服務質量的指導意見》出臺的有關情況進行一下具體說明。劉司長,您好!首先請您簡要介紹一下《指導意見》出臺的背景。
【劉小明】好的。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汽車保有量快速增長。據統計,從2003年到2013年,全國民用汽車擁有量從2380萬輛增長到1.37億輛,城鎮家庭每百戶家用汽車擁有量從1.4輛躍升至21輛,我國已進入了汽車社會。
與此同時,汽車維修業也從單純的道路運輸車輛維修保障行業發展為面向全社會的民生服務業,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時期。截至2013年底,全國共有機動車維修業戶48萬家、從業人員近300萬人,完成年維修量3.3億輛次,年產值達5000億元以上。一個多種經濟成分并存、多種業態模式互補、服務供給充足、社會保障有力的機動車維修市場體系已初步形成,較好地適應和滿足了經濟社會發展和廣大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多品牌、多車型的維修消費需求。
汽車維修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帶動了整個汽車后市場服務能力提升,拉動汽車配件、保險、職業教育等上下游產業經濟的發展,有力支撐了汽車工業發展,成為了汽車后市場的驅動引擎。但是,冷靜地分析機動車維修業,可以看出,在經過長期較快增長之后,經濟總量明顯提升,也還存在市場結構不優、發展不規范,消費不透明、不誠信等問題,正在進入以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為主題的“第二季”。建立更加誠信透明、經濟優質、便捷周到、滿意度高的機動車維修服務體系,勢在必行。
【主持人】《指導意見》編制是一個非常復雜、具體的工作,請簡要介紹一下編寫過程?
【劉小明】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加快促進汽車維修業轉型升級,提升維修服務質量,更好地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生活質量提升,根據2013年交通運輸部專題調研安排,我們對汽車維修業開展了深入調研,全面分析了行業發展存在問題和困難,提出了行業轉型升級的思路和方向。
按照傳堂部長的指示,今年4月底,運輸司組織力量全面啟動了《指導意見》的編制工作,專門召開了編制座談會,成立了編制領導小組和編寫組,并對《指導意見》名稱、指導思想、主要內容、總體框架和結構等重要問題進行了討論。
5月初開始,編寫組在深入學習黨的十八大報告、十八屆三中全會重要文件、以及國內外政策法規的基礎上,形成了《指導意見》初稿。此后,進行多次修改,并向國務院有關部門、行業內外乃至全國范圍征求意見,完成《指導意見》終稿。《指導意見》出臺得到了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安部等9個部門的支持,于9月3日聯合簽發,文號為交運發〔2014〕186號。
【主持人】請您向網友介紹一下《指導意見》出臺的重要意義。
【劉小明】《指導意見》的出臺,將促使維修市場開放度更高、包容性更強、競爭更加充分,對我國維修業乃至汽車后市場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對車主維修汽車消費無疑是個利好消息,對行業可持續、健康發展必將發揮重要作用。
首先,《指導意見》對于機動車維修業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實現維修業轉型升級提供了難得的政策環境。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連續部署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加大簡政放權,加強市場監管,努力創造公平公正市場環境的政策措施,增強了經濟發展內生動力。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財稅、價格、勞動和社會保障、信用體系建設等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的陸續出臺,為機動車維修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和難得的歷史機遇,也必將塑造一個全新的現代汽車維修市場體系。特別是今年以來,汽車市場改革明顯提速,發改委、工商總局等部門針對汽車銷售、售后密集出臺政策,其力度之大、范圍之廣、觸及之深,為近年來所少有,引起了社會及國內外汽車廠商的高度關注。
其次,《指導意見》對于汽車維修消費需求增長和消費結構帶來變化,必將為行業轉型升級帶來強大驅動。當前,我國處于從中等收入向高收入國家邁進的歷史時期,正在有效實施“穩增長、調結構”的宏觀經濟戰略,工業化、城鎮化水平仍在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出行機動化水平持續高漲。《指導意見》的發布,必將有力促進汽車維修消費。據預測,到2020年,我國汽車保有量將達2.5億輛,維修市場需求規模將再翻一番,維修業產值有望超過1萬億元。隨著家用汽車持續增長,汽車知識更加普及,都市節奏不斷加快,廣大車主的維修消費觀念將更趨理性成熟,消費結構在發生深刻轉變,消費需求更趨多樣化,汽車定期維護檢測、個性化、品質化維修服務需求將大幅增加,品牌化、連鎖化快修服務將倍受青睞,廣大車主將享受到越來越放心、滿意的維修服務。
第三,《指導意見》以信息技術、移動互聯網和金融創新作為載體,為行業轉型升級注入了強大動力。近年來,移動互聯網、大數據和云計算等技術日新月異,物流與供應鏈管理技術迅速發展,電子商務模式不斷創新,在線支付等互聯網金融手段日漸普及,有效降低了社會交易成本,提升了經濟社會效率,甚至對一些傳統行業和商業模式將產生根本性、革命性的影響。汽車配件電商、線上線下互動式維修服務、遠程診斷服務已展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和潛力,為配件流通和維修經營模式的創新、融合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注入了新的動力。
第四,生產要素和資源環境約束對行業轉型升級形成了倒逼機制。隨著各地城市功能不斷升級,維修業可用的土地資源日益稀缺,資源環境約束日益加劇。這一切都要求維修業必須實現從勞動密集型向科技驅動型的轉變,維修業必須走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之路,提高汽車排放治理水平,為改善大氣環境、治理交通擁堵做出應有貢獻。
【主持人】請問《指導意見》取得了哪些創新和突破?
【劉小明】文件起草,始終堅持緊緊圍繞促進行業轉型升級這一主題,圍繞“深化改革”、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這一主線,圍繞提升運輸服務水平和發展現代交通運輸服務業,首次明確了汽車維修業是重要的民生服務行業,關系到億萬車主的汽車生活品質,從戰略高度上明確了行業的地位和作用。
文件重點解決了制約行業發展、服務質量和效能不高的關鍵性問題,取得了一系列創新和突破。
一是本著市場主體“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的原則,提出了打破了汽車生產企業對于汽車維修技術和配件渠道的壟斷措施,有效激發了市場活力。
二是從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汽車生產企業所授權4s店在新車保修期間濫用汽車保修條款、侵害消費者權益的慣用做法,充分保障了汽車消費者的維修選擇權和汽車保修權利。
三是在國務院及各部門正式出臺法規政策文件中,首次全面提出“汽車后市場”概念,明確了維修業在后市場中的作用和地位。首次提出汽車維修“同質配件”概念,消除了對非原廠配件的歧視性認識,有利于引導汽車配件產業正本清源、健康發展,有利于豐富維修配件市場供給,透明配件流通渠道,為消費者提供多元化選擇。這一組行業科學概念的提出,必將為我國汽車維修業、乃至汽車產業的健康發展注入新的動力、開辟新的空間、帶來新的活力。
【主持人】汽車維修業轉型發展的思路和方向是什么?
【劉小明】汽車維修業轉型發展的總體思路和方向是轉變行業發展方式、提升行業服務能力和治理體系,最大限度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不斷改善人民群眾汽車生活品質,也是未來5年內行業的發展目標。
轉型發展思路遵循三方面的原則:一是,厘清政府和市場的邊界,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堅持促進市場公平競爭;二是,以滿足百姓修車需求服務為宗旨,確保維修質量和服務質量,讓廣大車主修車放心、用車安心,充分保障老百姓的汽車生活品質;三是,堅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履行市場監管職責,堅持部門聯動、齊抓共管、共同治理。
在維修業轉型發展方向上,一是優化行業結構,鼓勵維修行業向連鎖化、規模化、專業化、品牌化方向發展,滿足老百姓就近就便、個性化、多樣化的維修需求,增強行業發展內涵;二是改善提升維修服務質量,通過加強行業誠信建設,建立健全維修質量糾紛調解和投訴處理機制,建立健全汽車維修救援體系等,增強行業服務能力和市場競爭力;三是,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限制濫用汽車保修條款,保障消費者維修選擇權,聯合相關部委建立實施汽車維修技術信息公開制度,破除維修配件渠道壟斷,營造良好的市場競爭環境。
【主持人】推動汽車維修業轉型升級,具體有哪些工作要做?
【劉小明】《指導意見》我們從兩個方面提出了今后一個時期汽車維修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指導意見。一方面圍繞促進行業轉型升級,提出了一系列鼓勵措施,主要內容包括:鼓勵連鎖經營,促進市場結構優化;鼓勵企業在大型社區、公共停車場、客貨運輸站場周邊、高速公路服務區及旅游景點服務區布設連鎖網點;鼓勵規模化發展,提升資源配置效率;鼓勵骨干、龍頭企業不斷創新服務模式,延伸企業價值鏈,實現規模化、集團化發展;鼓勵大型企業建立配件集中采購平臺、鈑噴中心等專業化支持體系,提升企業運作效率和效益;鼓勵專業化維修,提升業態發展水平;鼓勵發展事故汽車修復、變速器修理、汽車排放污染治理等技術有特長、服務有特色、創造附加值高的專項修理企業;鼓勵公交、大型客貨運輸企業建立健全專業化的維修機構或部門,為營運車輛提供可靠的維修服務和技術保障;鼓勵品牌化發展,充實行業發展內涵;鼓勵企業增強品牌意識,提高品牌創建內生動力;鼓勵企業進行綠色汽修設施設備及工藝的升級改造。
另一方面著眼改善提升維修服務,提出下一步工作意見。主要內容有:限制濫用汽車保修條款,保障消費者維修選擇權。加強行業誠信建設,引入消費者監督評價機制,構建企業經營行為和服務質量動態監管機制及信息化監管平臺。探索建立企業信用制度,將企業經營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