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已成共識,但是經濟數據的全線下挫還是讓市場不由自主陷入焦慮。
繼先行景氣數據pmi回落之后,陸續公布的物價指數、工業品出廠價格、發電量、工業增加值等數據也不約而同出現回落或增速放緩。這在不少觀察人士看來,預示了未來經濟仍面臨下行風險。
“硬著陸”憂慮再起,不少國外投行分析機構因而對于央行降息、降準的預期升溫。
然而,9月16日晚間起,機構傳出央行對五大行進行5000億元slf常備借貸便利的消息,貨幣政策風往哪里吹,添了懸念。
短期寬松政策或成“新常態”
央行可能對五大行進行5000億元slf常備借貸便利操作的消息最先自機構從業人員社交網絡中流出。
slf是央行于2013年年初創設的公開市場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
受此傳言提振,中國銀行間債市現券收益率9月17日早即大幅走低。據業內人士透露,剛剛完成招標的10年期國債中標利率為4.13%,大幅低于此前市場預期的4.27%。
截至9月16日,中債10年期固息國債收益率估值為4.2634%。
顯然,央行操作slf僅是傳言已經令市場對于資金面的預期上調。按照此前傳言五大行每家1000億元的額度,此次slf的實施其效果將相當于短期一次全面降準0.5%的規模。
9月19日早間,有媒體透露,多家機構消息證實,央行5000億元的常備借貸便利slf首批已經實施,農行沽空4.98千萬;比率 13.339%;交行沽空4.53千萬; 比率 22.906% 期限3個月,而利率為3.7% 。
但截止到發稿時為止,央行并未證實此消息。
“這主要是對近期經濟活動乏力、社會融資總量增長放緩包括非銀行融資以及近期對國慶節臨近將帶來流動性環境波動的擔憂。”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表示。
就在通過“定向”調節資金投放之后,央行18日依舊如期展開100億元正回購,但中標利率卻意外下調了20個基點,至3.50%。
至此,央行有意識通過“量價”調整,最終為引導利率下降的意圖終于顯露端倪。
“央行仍不愿意實施傳統的貨幣寬松政策,而選擇通過非常規方式實現寬松。非常規方式或可包括通過不同渠道提供流動性并維持低利率市場環境、定向量化政策以及社會融資總量構成轉向以提升對實體經濟的信貸支持。” 朱海斌說。
slf操作落地,幾乎使得之前要求全面降準、降息的市場預期落空。
這一具有“信號”意義的貨幣政策微調卻也明白無誤表明,“寬貨幣”確實是可能的調控方向。
抑制投資加速下滑
央行的一舉一動備受關注,正是源于實體經濟遭遇了普遍性增長焦慮。8月份多項經濟數據普遍低于市場預期,工業與投資等主要經濟指標均出現不同程度下滑。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8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僅6.9%,創2008年12月以來新低,較7月大幅下跌2.1個百分點。同時,1~8月份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顯著放緩至同比增長16.5%,低于市場預期,為2001年以來的最小增速。
來自中航證券統計數據顯示,41個大類行業中有37個行業工業增加值盡管保持同比增長,但均弱于7月值,工業增加值呈現全行業下滑態勢。甚至近兩年一直保持兩位數增長的汽車制造業8月同比也下滑至8.5%,汽車產量同比增速更是較7月大跌7個百分點至3.1%。
“這主要是貨幣與財政等微刺激政策力度的減弱。”對于多項經濟數據齊跌的原因,民族證券高級宏觀策略分析師陳偉對《中國經營報》記者稱。
但更多的分析人士看來,房地產投資疲弱的影響,才是拖累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之一。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咨詢研究部副部長王軍接受記者采訪時分析稱,“首要原因是房地產三季度表現較差而帶動投資的整體下滑,其恢復未及市場預期的快;此外,同比下降有部分原因是受去年高基數影響以及產能過剩問題依然困擾制造業復蘇。”
瑞銀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跟王軍持類似觀點,雖然增速惡化當中有一半左右是由于去年基數較高,但房地產活動持續下滑直接抑制了重工業生產,并導致用電量低迷、汽車和家電銷售放緩、企業投資放緩,這些都進一步拖累了工業生產。
盡管多數房地產限購城市都已或明或暗地放松了限購措施,但8月份房價繼續下行。
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8月份70座城市房價指數中,同7月相比,新房價格下降的城市有68座,持平和上漲的城市各有1座。8月份價格出現環比下降的城市占到了97.1%,是2011年1月該項數據首次出爐以來比例最高的一次。
8月房地產新開工面積同比增速放緩至6.2%。同時,房地產投資同比增速進一步跌至10%以下,為兩年半以來的最低值。
因而有券商分析師稱,今年九十月份出現量價齊漲的幾率微乎其微,未來房地產業開發投資需求回升乏力,對經濟下行壓力依然很大。
房地產活動的疲弱繼而抑制了建筑材料鋼鐵和水泥、汽車、家具及家電產品等的需求和生產。
據業界經濟學家估算,內需、尤其是房地產相關需求疲弱拖累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速進一步放緩至11.3%,為近10年來的低點。
基建被認為是對沖房地產投資下滑的重要砝碼,但由于去年基數較高,基建投資同比增速放緩至16%。因而,8月整體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從7月的15.7%進一步放緩至13.8%。
因此,鑒于8月工業與投資等主要經濟指標均普遍低于市場預期,部分機構已經下調了三季度經濟增速預期。
“從七八月份主要宏觀數據來看,預計三季度gdp增速為7.3%左右。”陳偉對記者稱。
更有業界人士預測降至7%左右。“8月工業同比增速降至6.9%遠低預期,為近兩年最低水平,預示三季度gdp增速或降至7%左右。”海通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姜超稱。
“考慮到三季度以來經濟活動弱于預期、且四季度房地產建設活動還可能進一步下滑,我們將三季度gdp同比增速預測從之前的7.3%下調至7.1%,并將全年gdp增速預測從7.3%下調至7.2%。”汪濤下調了經濟增長的預測。
“未來出臺的政策措施最好能兼顧兩者,短期穩增長政策與中長期改革能兩者結合,穩增長政策不能犧牲改革,否則容易走傳統的老路;同時短期改革也應有助穩定經濟增長。”在他看來,像國企、金融等改革能起到該效果。
此時央行祭出slf攪亂降息預期,旨在引導利率下行以促進實體經濟加快復蘇,在與房地產下滑之間為改革爭取時間。
房地產仍是關鍵因素
“既要改革又要穩增長是兩難選擇,對調控部門也是考驗。”王軍對記者。
然而,在王軍看來,未來財政政策比貨幣政策更能發揮作用,比如出臺小微企業減稅政策以及定向貼息、補貼等政策。
近期國務院會議提出了對小微企業加大稅收支持。9月17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在繼續實施好現有小微企業支持政策的同時,重點推出加大進一步簡政放權力度、加大融資支持、加大財政支持以及加大稅收支持等新政策。
在稅收支持上,會議提出,在現行對月銷售額不超過2萬元的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和其他個人暫免征收增值稅、營業稅的基礎上,從今年10月1日至2015年底,將月銷售額2萬~3萬元的也納入暫免征稅范圍。對小微企業從事國家鼓勵類項目,進口自用且國內不能生產的先進設備,免征關稅。
而在財政支持方面,會議亦提出“對吸納就業困難人員就業的小微企業,給予社會保險補貼。”
“隨著四季度房地產建設下滑、經濟活動進一步放緩,我們預計決策層將上馬一批新的重點基建項目、加快推進現有的基建項目和棚戶區改造,并進一步放松房地產和貨幣政策。”汪濤預計。
但她同時指出,鑒于有約70%的信貸仍圍繞貸款基準利率定價,降息仍然是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在降息之前或者作為降息的一部分,決策層還可能降低房貸利率以改善購房者的購買力、穩定房地產銷售。
“下一步政策措施可能是放寬針對二套房購房者的貸款房價比限制,目前這一比例為40%。”朱海斌分析稱,因為房地產投資疲弱仍將是拖累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之一。
來源:中國經營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