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步比鋼鐵電商早,發展卻比鋼鐵電商慢,煤炭電商的發展潛力似乎不如鋼鐵電商,在商業模式的創新上,既有一些與鋼鐵電商的類似之處,又有一些不同,這些不同之處與煤炭行業的特性密切相關,也讓煤炭電商的商業模式創新越發迫切。
目前煤炭電商市場中有三種不同類型的電商平臺——以煤炭企業為主打造的電商平臺、以地方政府和地方國有企業為代表打造的電商平臺以及以貿易商為背景打造的電商平臺。此前煤炭電商中也曾出現過由互聯網行業的從業者打造的電商平臺,但這些平臺目前大多已銷聲匿跡。
與以國有企業、地方政府為背景打造的電商平臺相比,既不具備上游煤炭資源優勢,也沒有地方政府背書的貿易商電商平臺,需要想方設法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突圍,在商業模式上的探索相對比較靠前。
目前煤炭電商平臺中,除去國有企業、地方政府背景,排名比較靠前的電商平臺有找煤網、易煤網和東北亞煤炭交易中心,其中東北亞煤炭交易中心起步較早,易煤網、找煤網成立時間相對較短,但發展較快。目前三家企業在商業模式上已經呈現出不同的發展態勢,東北亞煤炭交易中心以供應鏈金融作為主要贏利點,易煤網和找煤網都偏重自營,通過自營支撐起平臺當前的主要利潤。
由于自營貢獻了煤炭電商絕大多數利潤,這種商業模式導致在大宗商品電商平臺中,煤炭電商的貿易商屬性高于平臺屬性。
以自營作為盈利模式,面臨煤炭價格大幅波動的風險。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一些企業在想方設法減少煤炭價格波動帶來的風險,比如縮短交易時間、采購坑口煤,通過配煤尋找盈利空間等。
還有企業試圖拓展新的盈利渠道,比如,找煤網要在物流環節發力,希望未來能夠不斷增強物流對企業盈利能力的支撐力,但即便如此,找煤網的ceo崔聳向記者表示,未來在物流環節發力的同時,也要保持之前的自營比例。
一些煤炭電商曾經在商業模式上嘗試第三方電商平臺。
2016年之前,包括易煤網在內的一些電商平臺曾試圖通過提供補貼運輸車隊、服務中間貿易商的方式,謀求做第三方電商平臺,但在嘗試一段時間后以失敗告終,一方面運輸環節中的車隊大多有自己的固定客戶,很難主動轉移到電商平臺上來,另一方面貿易商的運作模式相對成熟,不會輕易因補貼而轉向電商平臺,能吸引貿易商的核心點在于是否能夠提供資金鏈的融資服務。
前期的嘗試失利后,煤炭電商最終又回到二方平臺道路上,這與煤炭行業具有傳統產業的特性密不可分。
業內已有共識:煤炭行業還存在一些不利于電商平臺發展的因素,比如煤炭產業鏈很長需要先開采、再運輸,最后到電廠,所以目前大部分企業都采取集中采購,中間的貿易商環節非常少,買賣雙方相對集中,特別是在最近幾年環保壓力不斷增大的背景下,產業集中度越來越強,交易雙方的規模越來越大,已成為大勢所趨。
受到上述因素影響,煤炭電商在商業模式上的探索,受到自營的限制比鋼鐵電商更大,自營扮演重要角色,但發展至今自營模式面臨的挑戰越來越大。
煤炭電商的上游和下游用戶,大多都是大型用戶,特別是下游客戶電廠占比較高,因此大部分下游客戶都被上游煤炭企業的電商平臺所壟斷,貿易商背景的煤炭電商能夠服務的客戶,多以中小型的煤炭用戶為主,這也使得貿易商背景的電商平臺容易遇到自營的天花板。
最近幾年,隨著我國政府大力推進煤炭去產能,煤炭行業的兼并重組加速,中小企業的數量不斷減少,客觀上將進一步縮減貿易類煤炭電商的自營空間,盡快找到新的盈利增長點,加快原有商業模式創新力度,將影響到煤炭電商的發展前景。
電商平臺發展的早期階段,需要吸引買賣雙方到平臺上交易,對于煤炭電商,通過自營匯聚大量資源,是實現規模化經營的捷徑,找到規模化擴張的轉折點,在繼續保持平臺交易量同時,再來破解電商平臺早期發展時無法實現的運輸、金融等供應鏈服務。
梳理煤炭電商的商業模式演變歷程,貿易商背景的煤炭電商平臺最具有代表性,一些企業逐漸找到新的商業模式,比如,以自營為主要贏利點的商業模式,以服務供應鏈金融為主的商業模式,但無論是哪一種模式,鋼鐵電商依然處在探索的初級階段,要么側重于服務供應鏈為買賣雙方提供融資服務,要么依靠自營賺取差價,這些商業模式與鋼鐵電商一致。
突破平臺交易量的臨界點后,一些煤炭電商平臺也在嘗試尋找與煤炭行業相匹配的其他盈利模式,比如對物流環節的優化,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但從目前的進展看,依然有待觀察。
由于煤炭市場的特殊性,和鋼鐵電商相比,在貿易商背景的電商平臺之外,還有一些煤炭企業搭建的二方平臺,以及地方政府和地方國有企業搭建的區域性煤炭交易中心,如果這些電商平臺,能夠逐漸擺脫現有的制約因素,比如,煤炭企業的二方平臺發力成為第三方平臺,后發的優勢將優于貿易商類的電商平臺。
煤炭電商的商業模式創新正在推進,未來將走向何方,仍是未知數,一些先行企業的探索,將為后來者提供可借鑒的經驗,但從當前的進展看,煤炭電商的商業模式創新之路,面臨的阻力或將大于鋼鐵電商。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