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線測量應在選線測量之后進行。其主要工作是按照選線測量確定的路徑,將線路路徑落實到地面上。除了在地面上標定線路的起點、終點和中間點的樁位外,一般還應每隔400~m在地面上標定一個直線樁,為便于以后進行平斷面測量和交叉跨越裝等樁點,同時測出轉角點的轉角大小,測出上述各方現狀的高程和各樁點之間的水平距離,以此作為平斷面測量、交叉跨越測量和桿塔定位測量的控制數據。
定線測量應盡量做到線位結合,即在定線測量的同時,要考慮到實地地形能滿足立桿塔的可能性。
此外,在線路路徑上標定的直線樁、測站樁、交叉跨越樁等均應分別按順序編號。各種裝的符號以漢語拼音的第一高大寫字母表示,如z表示直線樁、c表示測站樁、jc表示交叉跨越樁。
.
二、定線測量的方法
定線測量需根據路徑上障礙物的多少以及地形復雜程度而采樣不同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一)前視法定線
如果相鄰的轉角點j4、j5互相通視,可在j4點安置經緯儀,在j5點樹立標桿,然后用望遠鏡照準前視點j5的標桿,固定照準部,此時觀測者通過望遠鏡利用豎直的豎直面,指揮定線扶桿人員在選定的路徑附近移動標桿,直至標桿與十字豎絲重合,即可直接標定出路徑方向樁的位置,然后用標桿尖端在樁頂上鉆一小孔,并在孔中釘一小釘作為標志。小釘釘好后,必須重復照準一次,以防有誤。
(二)分中法定線
采用正倒鏡兩次觀測,以兩次觀測前視點的中分位置作為方向樁,以此確定直線的延長線,這種方法稱為分中法定線。其施側方法如下:
.
如圖所示,已知a點和t點在同一條直線上,若從t點延長a t直線,這時可將經緯儀安置在t點上,盤左后視a點,固定照準部,倒轉望遠鏡,定出前視方向c點。若經緯儀視準軸與橫軸垂直,則b、c兩點重合,否則取b、c兩點連線的中點d作為a t直線的延長線,并在d點埋設方向樁。
方向樁的位置應選在便于安置一前和便于觀測、且不易丟失的地方。方向樁一般選在山崗、路邊、溝邊、樹林、墳地等非耕種地帶。
(三)三角法定線
若線路上有障礙物不能通視時,可采用三角法間接定線,如圖所示,ab直線的延長線被建筑物擋住,此時可在b點安置經緯儀,后視a點,測設∠abc=120°,在視線方向上定出c點,bc的長度以能避開建筑物為原則。然后安置經緯儀于c點,后視b點,測設∠bc d =60°,量 cd的長度等于bc的長度;在安置經緯儀于d 點,后視c點, ∠cde=120°,定出e點,則de即為ab的延長線。
在施測過程中,各點的水平角應采用測回法觀測一個測回,便長應往返丈量,且往返丈量的相對誤差應小于1/2000,且邊長不得小于20m。
(四)坐標定線法
坐標定線法用于線路中線的位置必須用坐標控制的地段,如線路再出發電廠或進、出變電站的規劃走廊區以及城市規劃區和建筑物擁擠地段等。當線路通過上述區域時,可根據線路附近現有控制點的坐標以及線路進出上述區域甘甜的設計坐標值反酸楚水平角和水平距離,根據控制點的坐標采用極坐標法在實地測設干他的位置。
.
三、線路轉角測量
線路上的轉角點,均需進行水平角測量,以便進行轉角塔的設計,同時檢查方向點、轉角點的平面位置精度有要求時,應按規定執行。有條件時,轉角點應與已有的控制點連測,以便取得線路在地形圖上的準確位置。
需要說明的是:所謂線路轉角是指按線路前進方向,轉角樁的前一直線的延長線和后一直線所夾的水平角。在前一直線延長線右邊的角稱右轉角,在左邊的稱左轉角。如圖所示b為右轉角,線路轉角測量一般應觀測線路前進方向的右角b0,若b0<180°時,則右轉角bb= 180 0- b0 ;若b0 >; 180 0時,則左轉角
.
四、距離、高程測量
在定線測量時,測量人員還應及時測量出方向樁點間的水平距離和方向樁的高程,以作為后面工序的控制數據。
各樁點之間的水平距離和高差,一般采用經緯儀視距測量法施測。為了保證測量的精度,應采用對向觀測或同向兩次觀測,取兩次觀測的平均值作為最后結果,兩次測距的相對誤差應小于1/300;另外,豎直角應采用盤坐、盤右觀測,且豎盤指標差變動范圍應小于25″。
若樁點間距離較遠,可采用測距儀或全站儀,并用三角高程測量法測定樁點的高程。
來源:千尋生活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