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維修配件市場多年形成混亂、分散格局,真假配件魚龍混雜現象嚴重,已成頑疾。交通部等十部委近日發布的《關于促進汽車維修業轉型升級提升服務質量的指導意見》(簡稱“《指導意見》”)對規范維修配件市場提出明確要求,制定了詳細措施。
不過,在10月10日召開的“變革、戰略、發展——構建中國維修業新格局研討會”上,多位與會的汽修業相關人士告訴記者,規范維修配件市場難度很大,《指導意見》要真正落地,還需要時間,更需要多方的積極努力。
中國汽車維修行業協會配件工作委員會秘書長魏同偉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汽車維修行業協會正在積極推進維修配件統一編碼、第三方認證、創建放心配件品牌、配件電商以及配件打假保優等一系列政策落地措施。”
統一配件編碼改變習慣難
目前,“汽車零部件的統一編碼與標識”國標已送審,有望明年發布。中國自動識別技術協會秘書長謝穎接受采訪時說:“如果每家零部件供貨企業編碼都不一致,后期追查難度很大。汽車零部件統一編碼,既保護企業,又保護了中間商及維修企業,同時消費者選擇配件也更容易。”
全球惟一的編碼與標識,是企業及產品的惟一“身份證”,也是行業融合、信息化、電子商務發展的重要前提,更是未來汽車零部件的發展趨勢。謝穎介紹,配件統一編碼中,關鍵重要零部件應采用本體標識,非關鍵重要零部件可采用標簽掛牌等方式標識。目前,一些汽車配件的快消品已經在超市銷售(如玻璃水等),商品包裝上采用了一維碼;為了便于汽配市場的監管及追溯,可以加載二維碼標識。
觀致汽車售后汽車法規經理徐娟告訴記者,企業產品本身有編碼,再使用國家統一編碼,可能會增加時間和經濟成本。就此問題,14日謝穎接受采訪時說:“基本不會增加成本,企業本身的編碼與國家標準編碼可以兼容,只要在系統后臺中做兼容就能解決。目前的問題是,用戶剛開始使用不習慣。”
認證標準同質件如何界定
難以辨認真假產品、消費者維權得不到保障、政府部門及行業缺乏有效管理手段……汽車后市場缺乏標準帶來的各種問題層出不窮。
據悉,交通部等5部委領導、中國汽車維修行業協會領導等分別于5月、7月去美國考察世界知名、權威的檢測認證機構,了解到汽車后市場推行產品認證在國外的使用情況和作用。
魏同偉認為,汽車后市場零配件的檢測認證標準給產業鏈帶來的價值表現在,一是建立“性能相當”技術標準;二是完善市場競爭,降低采購成本。
國家標準院山東院院長錢恒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標準是加強市場活動監管,提升整個行業質量水平的重要技術抓手。無論是食品行業的iso22000還是汽車制造業的ts16949,都對行業和市場的規范起到重要作用,在消費者端將產品背后一系列技術質量要求轉化為一個認證標志,也起到快速識別的效果。”
當記者提及同質件難認證時,錢恒認為:“同質件認證必然會鼓勵一批從原有整車廠出來的或其他有經驗、重質量的技術人員所創辦的獨立配件企業來打造同質件,這些獨立企業將是同質件認證落地的潛在嘗鮮者。在政策推行一段時間后,如果部分市場新品牌車型因為同質件認證而快速解決了傳統模式下大量建授權維修點、配件渠道的漫長周期和高投入問題,并且因配件價格優勢獲得市場優勢地位,榜樣效應也會拉動觀望的后進廠家。”
放心配件需具備三大條件
《指導意見》中明確規定鼓勵協會創建公益品牌、群體品牌。目前,中國汽車維修行業協會已經得到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支持與認可。準備正式注冊質量證明商標,并正式在行業內推出“放心配件”的品牌標識。
據悉,“放心配件”必須具備三大條件。一是該產品是質量可靠的;二是經過嚴格檢測認證的;三是消費者購買或使用了持有放心汽配標志的配件產品后可以享受良好的售后服務。
魏同偉介紹,汽車維修配件工作委員會會嚴格規范的實行對貼掛標企業的管理,為廣大消費者能更好的使用放心汽配提供保證。
來源:《中國汽車報》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