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工業機器人市占率5年來首現下滑 “春寒”中國產機器人如何突圍? 8月2日,由高工產研機器人
原標題: 工業機器人市占率5年來首現下滑 “春寒”中國產機器人如何突圍?
8月2日,由高工產研機器人研究所(ggii)主辦的2018中國機器人集成商大會在東莞松山湖舉行。上個月初,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對外發布數據,去年國產工業機器人的市場份額下降至不到27%,同比降低6個百分點,遭遇5年以來的首次下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現場了解到,國產機器人的“春寒”也成為此次大會的焦點話題。高工咨詢董事長張小飛在大會開幕講話中對國產機器人的現狀表示,“國產化的春天來了,但是春天來了有春寒?!?埃斯頓(002747,sz)執行總裁諸春華也告訴記者,“國產機器人其實面臨著很大的壓力,不是春天,可能是冬天已經來臨?!?/p>
從“春天”到“春寒”,國產機器人要如何“殺出一條血路”?
2018中國機器人集成商大會現場
國產機器人市場份額增速出現滯后
高工產研機器人研究所(ggii)的數據顯示,中國繼2013年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以來,一直保持年均增速在30%以上。截至2018年上半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增速在31%左右。
在國內機器人市場需求釋放的同時,今年7月3日,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國產品牌工業機器人的市場份額下降6個百分點,結束了過去5年占有率持續增長的現狀。外資品牌的工業機器人仍繼續擔當市場的主導角色,2017年外資機器人的銷量為10.3萬臺,而國產機器人的增速相對滯后。
8月2日下午,諸春華在出席2018中國機器人集成商大會時也表示,“我們看到一個現象,國產品牌的機器人從市場占有率來說,去年國產機器人市場占有率略微在下滑,國產機器人其實面臨著很大的壓力,不是春天,可能是冬天已經來臨。無論是本體商還是集成商,我覺得中國雖然有巨大的市場,但是我們面臨的競爭也是很大的。”
記者注意到,2017年以來,外資機器人也在中國市場展開了密集布局。去年7月,日本安川機器人投資4萬美元在江蘇省常州啟動工廠二期項目開工;瑞士abb公司也宣布2017年內在中國重慶開設被稱為“應用中心”的大規模銷售和服務基地;長盈精密與安川去年宣布成立機器人合資公司,開發最新一代小型六軸工業機器人,合資公司計劃總投資1億元人民幣。
今年3月,美的集團宣布與庫卡集團成立3家合資公司,并新建機器人生產基地。
ggii數據顯示,從機器人本體來看,2017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銷量13.6萬臺,同比增長60%。2018年上半年市場銷量增速為29%左右。從產品類型來看,主要拉動力來自scara、四六軸多關節產品。
大會展示的機器人 (以上圖片由每經記者陳鵬麗攝)
國產機器人價格戰之爭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去年以來,國產本體廠商的“價格戰”也相對激烈。高工產研機器人研究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由于市場價格下行加速,國產本體廠商面臨“進退兩難”的困境,一方面是外資品牌的阻擊,另一方面是國產低價的截流。不少廠商開始扎堆在四六軸搬運、碼垛、上下料、沖壓領域拼價格。
對于本體的“價格戰”問題,安徽省配天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索利洋向記者表示,國產機器人發展模式非常多,有先做技術的,也有低價走量的。目前對國產機器人來說,他覺得已經類似于“價格戰”模式了,“但是這種價格戰,我認為大部分的廠家還是在一個非常理性的價格戰的范圍之內,對于超低價格的競爭模式,各個企業有自己的發展思路,這跟企業的特點、背后的資本都有關。這種發展模式未來會怎么樣,要經市場的考驗。”
新時達(002527,sz)總裁蔡亮則認為,當前國產本體的價格不斷降低并不是所謂的“價格戰”?!皺C器人制造供應鏈整體狀況還不成熟的情況下,成本偏高是一個事實。待供應鏈體系成熟以后,成本會降下來。目前這個價格是否已經是最低,值得商榷。價格戰應該是完全不計成本的,但目前大家都沒有進入到這樣的狀況?!?/p>
張小飛也認為,無論是國產機器人還是外資機器人,價格不斷下降將是必然趨勢。
國產機器人破局路徑
記者在現場了解到,國產機器人廠商十分正視自己與國外企業的差距。大會主持人張小飛在圓桌環節不經意將新時達形容為“巨頭”,不過這個說法馬上遭到蔡亮的接話,“其實巨頭是自己稱的,在外資面前我們不是巨頭。我得承認一件事,就是跟外資比,(我們)還不是巨頭?!?/p>
對于國產機器人來說,一個突出優勢在于性價比。諸春華表示,國產機器人主要的應用還是集中在搬運和上下料。無論是在汽車行業,還是3c行業,高精度的應用場景,國產機器人還滿足不了。
談到未來競爭中國產機器人如何破局時,華數機器人總經理楊海濱稱:國產機器人將來要真正占領市場,首先產品要非常過硬;其次把服務做好將是國內的本體廠商能夠擁有的一個大優勢。
勃肯特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助理宮安旭則認為,國產機器人應該團結起來搶占外資品牌市場,他表示,“性價比”這個詞中,性能應該放在第一位。
多名與會企業人士認為,除了性比價,在細分領域上突破也是國產機器人破局的機遇所在。
埃夫特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曾輝則告訴記者,國產機器人跟國外機器人還是有差距,除了在傳統機器人領域做更多的突破之外,他的公司也在布局下一代學習型機器人。
曾輝認為,目前國產品牌與國外品牌要打全面競爭還不太現實,只有從幾個細分市場去打贏,將來才有機會打全面戰。中國有太多終端客戶需要的并不是一個標準的機型,他需要做本體定制,這是國產機器人產業的機會。
來源:鳳凰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