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8月份,青島市私家車保有量已近138萬輛,汽車已然成為日常生活消費品。而伴隨著汽車銷售市場的蓬勃發展,相關投訴量也逐年攀升。今年以來,市工商局12315投訴舉報指揮中心共受理交通工具類咨詢、投訴、舉報案件1950件。其中,投訴類案件1545件,占受理總量的79.23%,同比上升27.48%,舉報類案件129件,占受理總量6.62%,同比上升37.23%。
汽車消費維權已成為老百姓和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問題。為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近期由青島市消保委、青島市工商局聯合相關單位發起,開展了“汽車行業服務情況及消費者滿意度調查”活動,全觸角了解消費者對青島市汽車行業服務滿意度的整體狀況。
市民購車首選“性價比高”
記者了解到,本次調查對象包括,在青島市具備保養、維修資質的經營店購買、維修及保養家用車輛的消費者,以現場發放調查問卷和定點信息采集為主,以媒體、專業性網站開設板塊調查為輔等方式進行調查。調查區域涉及青島市市南、市北、李滄、嶗山、城陽、黃島六區,共發放調查問卷2400份,收回有效問卷2235份。
據介紹,本次調查問卷涵蓋不同檔次的自主、國外、合資等41個品牌。調查顯示,消費者在選購車輛時,最看重車輛的性價比,占48%的比例;其次是安全性能,占22.5%;再次是車輛外形,占15.7%。相比而言,維修保養成本是大家關注最少的方面,僅占6.1%。
加價提車成行業潛規則
調查中,不少消費者對車行加價銷售、強制代理掛牌、保險等行為意見較大認為車行通過制定不公平的格式條款,侵害自己的合法權益。有11.2%的受訪者遭遇過車行加價銷售,10.8%的受訪者遭遇過強制代理掛牌、保險,有8.5%的受訪者遭遇過強制搭售。
隨著市場競爭激烈,裸車本身的利潤有限,為追求利潤,部分商家利用消費者急于提車的心理,借著熱銷車型的東風趁機加價。多數消費者反映,加價部分的金額并未體現在發票上,商家涉嫌偷稅漏稅;而且,不少消費者忽視將“具體提車時間”在合同中予以明確,導致消費者交定金或全款后,面對商家不加價則提車時間待定的行為無可奈何,既無法追究商家遲遲不交車的違約行為,又難以依法解除合同,雙方發生糾紛,商家能巧妙逃避責任。“除直接加價銷售外,各類變相加價行為亦層出不窮。”一位消費者向記者透露,個別4s店銷售車輛的同時,要求消費者必須購買不同價值的大禮包,大禮包內含有4s店提供的行車記錄儀、音響等商品以及車輛鍍膜、底盤裝甲等服務,如果消費者不選擇購買禮包則無法買到車輛。因這種禮包的消費金額也不體現在購車發票上,導致消費者很難舉證商家的變相加價行為。車品牌銷售管理辦法》賦予了汽車廠商較強的話語權。根據《辦法》規定,廠商提供的“原廠配件”知識產權、定價權歸本單位,4s店使用的零部件須從廠家獲取,且不能自主定價,造成了維修配件渠道壟斷,導致零配件價格居高不下。
為降低成本,個別4s店會在配件上做文章,用“配件只換不修”誘使消費者更換配件,提供的配件以次充好等,甚至個別4s店會選購汽車配件作坊生產的假冒偽劣產品,屢屢侵害消費者權益。
由此,“配件質量有保證”成為維修保養商家最吸引消費者的法寶。調查顯示,消費者在選擇維修保養店時,26.5%的受訪者關注配件質量有保證,24.2%的受訪者關注方便快捷,18.9%的受訪者關注維修技術好。而對于超過三包期后,消費者喜歡去的經營店前三位分別為4s店或廠家特約服務站(48.6%)、專業連鎖汽修(26.2%)和不確定(10.9%)。這一定程度上說明,雖然4s店收費價格相對其他專業汽修店高一些,但近半數消費者“不差錢”,更愿意選擇正規的維修店來維修保養愛車。
來源:青島財經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