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能源汽車產量的不斷擴大,動力蓄電池的回收利用問題逐步凸顯。據估算,到2020年后動力蓄電池將逐步進入規模化退役期。”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在7月31日召開的新能源汽車國家監測與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溯源綜合管理平臺啟動會上表示,做好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工作,是踐行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實施全生命周期溯源管理,是推動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的重要措施。
多部門協調合作推進回收
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得到快速發展,截至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量已超過210萬輛。與此同時,我國作為世界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生產和消費國,僅2017年裝配動力蓄電池量就超過37gwh,總裝配量已超過100gwh,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問題嚴峻。辛國斌表示,動力蓄電池退役后,如處置不當,隨意丟棄,一方面會給社會帶來環境影響和安全隱患,另一方面也會造成資源的浪費。
辛國斌指出,近兩年來,工信部與有關部門積極協調合作,加快推進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工作。
一是加強制度頂層設計。會同科技部、生態環境部、交通運輸部、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能源局聯合發布《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突出落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和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在動力蓄電池回收責任、綜合利用、監督管理等方面作出明確規定,圍繞動力電池設計、生產、銷售、運輸、回收利用及無害化處置等環節構建回收利用體系。
二是引導行業健康發展。印發《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及公告管理暫行辦法,對綜合利用企業應具備的能力條件、資源利用、環境保護以及安全要求等方面提出要求,并對監督管理措施等作出規定,積極為行業健康發展提供政策指導。目前,已組織完成對已申報企業的材料評議及現場核查等工作,將于近期發布第一批符合規范條件的企業名單。
三是協調推進試點示范。會同科技部、生態環境部、交通運輸部、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能源局聯合印發了《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試點實施方案》,重點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中部地區等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相對集中、特色鮮明的地區,發揮地方政府引導作用,以企業為主體,積極探索技術經濟性強、資源環境友好的廢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市場化模式。目前已確定京津冀、山西、上海、江蘇、浙江等17個地區和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1家央企作為試點,全面啟動試點工作。
四是加快標準體系建設。為滿足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行業發展需要和管理政策要求,開展包括產品設計規范、回收工藝規范、管理規則等16項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重點標準的研制工作。目前,已發布動力蓄電池“產品規格尺寸”“編碼規則”“拆解規范”和“余能檢測”4項國家標準,“梯次利用要求”國標正在報批,“電池拆卸”“包裝運輸”“材料回收”3項標準形成了征求意見稿,其他8項標準正在抓緊研制中。
五是建立溯源管理體系。實施全生命周期溯源管理,是推動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的重要措施,通過信息采集與管理等功能,實現動力蓄電池產品全生命周期監管,達到來源可查、去向可追、節點可控、責任可究的目的,從而有效監管電池各環節責任主體的回收利用責任落實。2017年以來,在對溯源管理需求進行深入調研基礎上,完成了國家平臺建設。在此基礎上,制定了《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暫行規定》。
實施有效責任監管
辛國斌表示,國家平臺啟動運行是實施溯源管理走出的關鍵一步,對有效推動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具有重要意義。同時,要看到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作為發展新能源汽車的重要部分,事關重大,必須統籌謀劃、扎實推進。辛國斌就下一步工作提出以下要求:
一是加強部門協調配合。充分發揮各部門職能,按照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要求,建立完善回收利用管理機制,推動落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加強監督管理,對企業落實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責任實施有效監管。加大支持力度,研究制定有利于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的配套政策措施,加強與現有支持政策的銜接,積極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
二是扎實做好試點工作。各試點地區要抓好實施方案落實,加強組織領導和區域協作,統籌產業布局和規模,重點抓好項目建設和過程管理,積極探索創新市場化商業模式,確保試點工作穩步推進,切實取得實效。非試點地區也要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加強政府引導,推動汽車生產等相關企業落實回收利用責任,構建回收利用體系和全生命周期監管機制,促進跨區域、跨行業協作,確保動力蓄電池高效回收利用和無害化處置。
三是強化企業主體責任。汽車生產企業要全面落實生產者責任,加快建設回收服務網點,充分發揮現有售后服務渠道優勢,與電池生產、報廢汽車回收拆解及綜合利用等企業合作構建區域化回收利用體系。各相關企業要嚴格按照動力蓄電池溯源管理規定要求做好溯源信息上傳工作,保障動力蓄電池生產、使用、報廢、回收、利用的全過程信息有效采集。國家平臺在運行過程中,要對各環節主體履行回收利用責任情況實施在線監測,并開展溯源信息比對核查,保障信息采集的完整性與真實性。做好溯源信息數據統計與分析,為回收利用管理決策提供支撐。
四是努力提升技術水平。針對當前動力蓄電池生態設計、梯次利用、有價金屬高效提取、污染防治等重大技術和裝備水平有待突破的產業現狀,要充分發揮行業骨干企業帶動作用,推動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資源化、規模化、高值化發展。充分利用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優勢,突破一批快速檢測、分選重組、殘值評估、綜合利用等方面關鍵共性技術和裝備。積極發揮標準引領作用,按照急用先行原則,加快標準立項和制定工作,爭取在2018年底前,再發布一批梯次利用、電池拆卸等國標,支持行業、地方和團體標準制定,全面做好標準化支撐。
來自工信部、科技部、公安部、生態環境部、交通運輸部、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能源局、試點地區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國電池工業協會的負責同志,以及部分汽車制造、電池生產及綜合利用等骨干企業的代表參加了會議。會議由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司長高云虎主持。
來源:中國工業新聞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